西成高铁连通蜀道南北 跨越千年天涯变咫尺(图)

25.12.2017  15:5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高铁蜀道”话今昔 跨越千年换了人间

  中新社成都12月25日电 题:“高铁蜀道”话今昔 跨越千年换了人间

  作者 王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诗人王勃送友人入川,将长安到蜀州的距离比作“天涯”。倘若王勃跨越千年来到今日之西安,南望巴蜀,怕是再难吟出这样的绝唱了——刚开通不久的西成高铁已连通蜀道南北,将古人“少则月余,多则半载”的旅行时间缩短到三个多小时。

  翻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秦岭和大巴山逶迤千里,千百年来阻碍着四川“与秦塞通人烟”。

  蜀道,是古代从四川盆地通往外界多条陆路的总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姚军告诉记者,先民们凭借智慧与坚韧,在千峰万仞间开凿道路,逐渐形成子午、荔枝、陈仓、金牛等七条秦蜀古道。

  多条蜀道中,属金牛道最为有名,从汉中起,经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阳等地,再到成都。“金牛道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虽然形成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使用此道。当年秦惠王和蜀王相会秦岭走的就是这里。”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说。

  据西成高铁四川段总体设计负责人曾诚介绍,西成高铁正是沿着古蜀道“金牛道”布线。该线路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秦岭段总长度135公里,隧道占据126公里,桥隧比高达94%,其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

  从“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的古蜀道,再到“遇山凿隧,逢水架桥”的“高铁蜀道”,变化的是飞速缩短的通行时间,不变的是川人走出盆地、通达全国乃至世界的渴望。

  “巴蜀人自古就向往盆地外面的世界。”谭继和说,千百年间,正是沿着艰险的栈道、石板道,将蜀地的漆器、蜀锦、金银器、邛竹杖等特产运到长安,并最终走上了北丝绸之路。“蜀道虽难,却联通着丝路文明交流。

  如今的蜀道,不仅成为沿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蜀道”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成为历史细节的注脚。

  刘邦大军曾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亦曾沿陈仓道、褒斜道出师北伐,川南的荔枝也是通过荔枝道直送长安,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谭继和说,“如果没有蜀道遗迹的保存,历史的存在就缺乏细节的直观真实感受、感觉。

  为传承也为保护,四川省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提名地包括古栈道、石板路、古桥梁、关隘等几十处,在翠云廊―皇柏林遗存,更有保存完好的驿道古柏上万株,延绵200公里。

  “蜀道申遗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好蜀道的历史遗迹,就是保存好巴蜀人的历史之根,保留好一个珍贵的历史文化基因库。”谭继和说,蜀道是四川人的乡愁落脚之处。

  如今,蜀道上的历史文化遗存游客如织。有旅行社推出了“沿蜀道重走诸葛亮北伐路”的主题游,吸引了众多三国迷。在广元明月峡,更有栈道、公路、铁路并存的奇观,展示着蜀道的旧貌和新颜。

  唐代的马蹄声,上世纪的汽车喇叭声,如今的高铁呼啸声,在秦岭巴山中交响。天涯咫尺变换间,跨越千年的蜀道,步入崭新的历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