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记忆】此情可待成追忆(上篇)——西安石油大学校长屈展回忆恩师任书泉教授

28.03.2018  00:21

 

【编者按】2018年3月27日,是我国油田压裂酸化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任书泉教授逝世周年忌日。为缅怀这位石油科技领域老专家,任教授的一些学生纷纷撰文回忆了师从任教授的经历,表达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记叙了任教授的科研道路,讲述了任教授为我国石油工业和我校压裂酸化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颂扬了任教授锲而不舍、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值此任教授辞世周年之际,党委宣传部、档案馆借“石大记忆”项目发表系列缅怀文章,以寄托这份追思,学校将永远铭记每一位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西南石大人。

深切缅怀恩师任书泉教授

西安石油大学校长 屈展

2008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屈展(左)在我校考察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缘遇到许多能帮助我们的人,任书泉教授就是我命中注定要遇到的给予我帮助的人。我选择他做我的研究生导师可能有某种偶然性,这种选择就是缘份,并化成几十年的师生情缘。他不仅在学术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做人做事方面也给了我很大影响。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我读他的研究生也快30年了,每当回首往事,总会想起他,想起他给予我的指导与教诲。今年恰逢母校六十甲子,我相信,沿着恩师开辟的研究道路继续前行,并像他老人家一样,教好书,育好人,这是对恩师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任书泉教授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照片

我于1977年考上西北工业大学,1982年毕业后在一家航空企业里工作了五年,后来调到西安石油学院。因为本科学的是飞机结构力学,希望能够去读研究生,熟悉一下石油专业,便于把我本科所学与石油天然气学科结合起来做一些研究。到学校两年之后,就报考了研究生。我们开发系主任叫周春虎,他是搞油气田开发的,他说,你要考的话,有两个老师可以选,一个是西南石油学院的任书泉老师,一个是华东石油学院的王鸿勋老师,他们都是搞酸化压裂的,任老师偏重于搞酸化,王老师偏重于搞压裂。后来我就直接报考了西南。当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上网一查,就能查到老师的信息。报考的时候,我是从我们学校的老教师那里才了解到任老师的一些情况。

由于我孩子还小,就在西安复习并参加了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在复试的时候才见到任老师。那时是1989年6月初,我到了南充,研究生部安排了一间教室,是任老师领我去的,就我一个人。任老师拿了一篇专业的英文文献和几张稿纸,让我当场翻译,他就坐在一旁在看资料。大概半个小时就翻译完了,我说任老师,你看看怎么样,他看了一会儿说,你可以了。然后又与我聊了一阵子,问学校(指西安石油学院)准备把我往哪个方向培养,他就从哪个方向重点指导。又说:“力学是你的强项,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你是转专业来的,要补充一些石油工程的基础知识。”最后给我推荐了一些专业书籍,又叮嘱了其他一些事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任老师。

9月份正式报到以后,与任老师的接触才慢慢多起来。当时硕士生的课比较多,基本上都是基础课,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上课。到了1991年,还没有开始做硕士毕业论文,就直接读博士,专业也转移到钻井方向,由张绍槐老师带。跟张老师主要搞钻井动力学、钻柱振动。算起来,我在任老师那里只读了不到两年。

我读硕士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又是在职研究生,感到机会难得,非常珍惜时间。那时硕士生课程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重,但还是想早点进入专业学习,课余时间看了很多专业资料,周末就去跟任老师交流。我怕给任老师家添麻烦,去的时候有意绕开了吃饭时间。除了聊课程学习,更多的是汇报我看了哪些专业资料,向任老师请教专业方面的问题。虽然还没有进入硕士论文阶段,但比较早地接触到压裂酸化研究领域。

任老师很认真,很严谨,经验很丰富,他多次去现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加起来也比较长,对油田很熟悉,就给我介绍了很多油田的情况和压裂酸化基础知识。因为我本科学的是结构力学,主要是固体力学,对岩石力学、岩石破裂有一定兴趣。通过跟任老师的几次交谈,产生了一些想法,文艺点的说法是“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任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希望我写一篇论文。后来又去查看了一些资料,结合我原来的专业知识,完成了一篇论文《水力压裂裂缝的分形(fractal)几何描述》,1991年投到《石油学报》,很快收到录用通知书,1993年正式发表。

那篇论文写好后,已经在读博士了。由于博士生的课比较少,课一上完就回到西安石油学院。一方面因为我的博士导师张绍槐已经从西南石油学院调到西安石油学院,另一方面是孩子比较小,家庭需要照顾,所以我在西南待的时间不长。在西安这边把博士论文做好以后,又回到西南答辩,那时学校还在南充。

因为博士阶段读的是油气井工程,而任老师搞的是油气田开发工程,所以他没有参加我的论文答辩。答辩结束以后,去看望了任老师,给他买了点水果。由于任老师在酸化压裂方面很有名气,对学生要求严,又很关心学生。我回到西安以后,向任老师推荐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比我低一年级的刘晓娟,另一个是比我低两个年级的刘易非。他们在任老师那里读到硕士毕业,现在很有成就,刘晓娟已经是教授,刘易非虽然还是副教授,但在学校名气很大。

压裂酸化作业现场

最近几年,我偏向于井壁的稳定性研究。井壁的稳定性与钻井有关,与压裂在机理上也有类似性。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建立了“油气井及储层渗流与岩石力学”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个实验室后来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考察评估,成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井壁怕垮塌,不希望产生裂缝和渗流;但在储层方面是希望压出裂缝,让油气流动。两者在机理上类似,但方向相反。我在任老师那儿的学习,与我后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任老师做事很认真,特别是在对待学术问题方面很严谨,说话不随意,有点不苟言笑,是个典型的老知识分子。他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油气田方面的实践经验也很丰富。他很理解别人,特别很理解我们年龄比较大的学生。去任老师那儿,有时遇到油田来的,因为我对油田的了解很少,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很多油田的情况,这对我也是一个很大帮助。

学校最初的压裂酸化实验室(右边站立者为任书泉教授)

博士毕业后,回西南的时候就很少了,但我时常想起他。再后来从事行政工作,回过几次西南,每次回来都要问问任老师情况。因为学校已经搬到成都,任老师又住在南充,想去看他时间又不允许。2008年,我和师弟师妹回来参加学校50周年校庆,我们带着车,就专门开车去南充看望了任老师。那时任老师已经快80岁了,身体还很好,意识很清醒,行动也还利索。十几年不见,看到我们他非常高兴。原来就听说他要喝酒,这次去我们特地带了他喜欢喝的酒和茶叶。他问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情况、家庭情况,师生之间相谈甚欢,有说不完的话。

前两年我又到西南出差,听说他搬到成都了,就专门抽时间去看望他。这一次他身体远不如从前了,行动比较迟缓,意识也模糊了,说话也比较慢。不过,我从他的表情显明感到,对于弟子的到来,似乎有一种期待。作为曾经在学术上受到他指导、帮助过的学生,我们真希望能多给他一些精神慰籍,希望他身体好转起来,希望他健康长寿。

没想到,这一别仅仅两年,这位把一生的智慧和才华奉献给油气田开发事业、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专家就突然离开了我们。去年3月29日,我们三个弟子一块到成都与任老师作最后的告别。我本来还想,在母校60周年校庆活动时再回来看看他,再多陪陪他,与他聊聊过去的事情,再给他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情况,让他高兴高兴。谁曾想这竟成了我的遗憾。

作 者: 编 辑:向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