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角’在国家‘三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10.06.2014  17:41
‘西四角’在国家‘三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小企业局
‘西四角’在国家‘三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小企业局
‘西四角’在国家‘三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小企业局
来源: www.sced.cn
核心提示:中央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三带战略”,即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或“两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外交战略,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广泛支持和拥护。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党中央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三带战略”,即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或“两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外交战略,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广泛支持和拥护。“三带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实施的是国际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战略,中国全方位开放战略,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会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全面影响,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学术界有个说法,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成都向南。向东是大海,向西是高地。“三带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尤其是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国西部将成为未来30年走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的前沿地,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战场,成为高新技术的集聚地。低端化工企业、污染企业将沿江排除。对于位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射点”(发力点)的四川、成渝经济区和“西四角”经济区(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图1、图2),具有空前重大的实质性意义。

 
图1.  “西四角”和成渝经济区在“三带战略”中的地位(李后强、韩毅绘制)


 
图2,成渝经济区与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李后强、韩毅绘制)


 
图3.西部与南亚合作的“三轴一环”理论(李后强、韩毅设计绘制)

      从经济总量、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意义上讲,岷江是长江的源头,成都是长江上游第一城,四川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开篇之作,是南北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学家李白、苏东坡、郭沫若、巴金等,革命家朱德、邓小平、陈毅、刘伯承、聂荣臻等,都是从岷江、嘉陵江、长江出川远行。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留下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李白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还有大家熟知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古代出川都是水路,岷江是主要渠道。从中国地图看,由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成的“西四角”经济区(图1),是“三带”布局的“心脏”,过去我们叫“西部天眼”,成渝是两个核心,相当于两个磁极(电极),有很大的极化效应,能给三带提供动力、资源和“血液”,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就是支撑。我们知道,从生理学讲,心脏是脊椎动物的中心器官,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人的心脏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在“三带战略”中,“西四角”经济区就是心脏的作用,四个省市相当于 4个空腔。因此,“西四角”要发挥好“心脏作用”,必须努力增强“四个力”,即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区域带动力,在建设“四个基地”即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方面走在前列。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这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而且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成渝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的终点(从发源地说也是起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两带的交汇点。“蜀”字,就是野蚕的意思;锦江,是洗丝的河;支那,实际是丝绸的意思。蚕丝鼻祖,是皇帝妻子嫘祖,是四川盐亭人,四川是丝绸的发源地。南充一直被誉为绸都。在学术界,认为广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云南是主要支点。四川是不沿边、不靠海,似乎与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关系。实际上,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南方丝绸之路,成渝经济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弓箭型关系(图2),四川是一路的发射点(发力点)。上海和斯里兰卡(孟加拉湾)是弓背点。成渝经济区对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支撑作用,主要供应农产品(粮食、生猪、茶叶、白酒等),还有电力、钢铁、石化、天然气等。在成渝经济区内,主要发展军工、汽车、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最大问题是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如川渝到孟加拉湾的铁路没有修通。“三带战略”,本质是道路经济、通道经济,核心是要素的流动,起着传输带的作用,带来“传输红利”。在“三带”中,始终存在成都的文化基因,茂县营盘山文化可能是重要的元素,三星堆、金沙遗址就是有力证据,太阳神鸟实际上是开放的象征,飞向太阳,走向世界,我们期望在新时期太阳神鸟再度展翅高飞。
      陆上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条。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上提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机”。古丝绸之路的本质就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要把丝绸之路从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首先要有现代交通和物流的基础保障,这样才能吸引企业入驻,才能形成产业生态链。要实现互联互通,需要信息化支撑和系统化服务的现代物流。建设适合的物流园区和信息平台,完善运输干线与仓储分拣、信息服务和区域配送相结合的物流网络。21世纪,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合作的“黄金世纪”,可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四川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古西南丝绸之路,称为“蜀身毒道”(“蜀”指四川,“身毒”指印度),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两百多年。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全长2000多公里。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终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当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阿富汗境内时,却吃惊地发现了商人们经由印度贩去的四川特产—蜀布和邛竹杖。显然,无名的开拓者早已经打通了华夏大陆连结南亚、西亚的道路。这说明四川成都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城市。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
      四川成都处于北纬30°和中华对角线(胡焕庸曲线)的交点上,说明在世界和中国都有特殊重要性。四川的水资源(1409条河流,著名的有岷江、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等)、天然气、页岩气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从古代到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原料和重要物品输出地,通过长江、成昆铁路、宝成线等送往全国及世界。八年抗日战争,重庆是陪都,四川更是人员、物资主要提供地。据史料记载,四川征壮丁近300万人(伤亡64万)、征民工500万人、担负国家支出三分之一、供应粮食三分之一等,总之,出钱、出兵、出粮、出力最多。近年,四川的综合竞争力居西部第一,迄今世界500强企业数居中西部第一,外国领事馆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开通国际航线、航班数居西部第一,市场容量和辐射能力西部第一,GDP总量、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居西部第一,各种经济比重大致在西部占20%——25%左右,可见,四川是三带的支撑点。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是交通便捷,二是资源优势,三是产业优势,四是人力资源优势,五是城市密集,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川虽然位于长江上游,但重庆被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心城市。国家提出12个字方针,“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上游和支流在四川占的比例最大。四川如何无缝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四川没有大型水运,但是千河之省,要加紧“四江六港”(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建设,提升岷江、沱江、金沙江、赤水河等支流的航道等级,力争把长江开发延伸到攀枝花,把长江经济带从三段规划变为四段规划,做到延上游,通支流。同时,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真正把“蜀道难”变为“蜀道通”。有力有效推进西部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内陆自贸区建设。把天府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打造成西部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天眼”,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打造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一极”是指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一轴”是指成渝通道发展轴,而“一区块”则指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四川相关市、县(市、区)政府是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的责任主体,省级有关部门要制定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别政策,促进不同区域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在项目安排、生产力布局、要素保障、财政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是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是西部“尖凸点”,实际上是树起了一面西部崛起的旗帜,构建了一个“吸引子”,把四川盆地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吸引盆”,能发挥更大的“金盆效应”和“虹吸效应”,也能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过去“蜀道难”,交通闭塞,开放度低,经济落后,存在“椭圆困境”,也就是“盆地困境”,现在“蜀道难”基本解决,因此要用好自然资源、人力人才、战略地位、巴蜀文化等优势,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尤其要用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改革、灾区发展振兴、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以此推动四川“从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川渝两地抱团发展是历史责任,“核心是利益、关键是机制”,两地应该构建良性的运行机制,变政府推动为利益驱动、变媒体造势为企业合作、变“口水仗”为“汗水仗”、变“拔河效应”为“相扑效应”,共同协商GDP、税收等合理分割方案,在产业、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衔接,推进成渝经济区的一体化、同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