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人:十佳岗位青年】廖天虎: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28.05.2018  10:23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我校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他们熟练掌握本岗位各项业务和理论知;他们敬业爱,立足本职岗位;他们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争创一流成绩,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就是十佳岗位青年。

    廖天虎,于2006年到我校法学院任职,先后担任了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校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法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期间,廖天虎曾获2016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调研优秀课题奖并于2017年入选西南科技大学龙山学术人才科研支持计划。

    廖天虎谈到“教学相长”是其教学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他以刑法学中区分打击错误与对象错误为例,谈到:“通过课后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仔细比较,从被害人是否在场以及行为人的视角两个维度分别展开分析。讲课更加通俗的同时,也促使自身的理解更加深刻。

  廖天虎曾获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三等奖,对于其探索出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廖天虎介绍到:“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教学为中心,采取课题上全程互动的模式。”该模式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或者抽象解读法条,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无法有效掌握知识。”廖天虎认为上课时应突出案例解析部分,以设问的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在该教学方式下,学生们上课精神集中、出勤率高。这对其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之后廖天虎对案例式教学法也会持续展开研究和实践。

  在我校任职期间,廖天虎曾出版两部个人专著,  主编两部学术著作,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核心期刊论文投稿过程中,廖天虎深刻地感受到了论文质量的重要性,他说道:“论文要有创新点,并且要学会等待,根据刊物的特点来投稿。

  出于对经济法的喜爱,廖天虎对金融犯罪领域的研究亦有着较高的造诣,目前,廖天虎在金融犯罪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刑法学界处于领先水平。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廖天虎一直专注于经济刑法的研究。

  作为学科负责人,廖天虎在完成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学院的学科规划建设和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在学院的法学一级硕士点申报、法律硕士评估和本科教学评估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廖天虎的研究成果通过转化,为地方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政协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其“关于特殊群体羁押难和收监难”的调研报告,并因此前往绵阳市进行专项课题调研。他研究的“关于彝族地区外流贩毒治理的决策建议”被四川省政府评为优秀,并呈报省四大班子领导决策参考;其主研的大调解机制研究课题为“北川模式”的构建做出了重要理论支撑,引起了四川省委领导的重视并到北川实地走访调研。

对于西南科大精神的理解,廖天虎谈到学校自建校以来,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靠的就是历代西南科大人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同时,他以“戮力前行,无悔青春”作为青年宣言,鼓励更多的学子成功成才。(郭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