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中国科大举行“核科学与技术”学术交流会
7月2日,我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办公楼302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联合举办了“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术论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尧、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院士)封东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学校副校长尚丽平,学科建设处、国防科技学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等2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多名青年学者出席会议。
尚丽平代表学校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她指出,自2001年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安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口支援西南科技大学以来,两科大跨越千山万水,结下了深情厚谊。对口支援20多年来,我校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已建成为一所办学层次完善、社会声誉良好、办学实力较强的多科性大学,成为四川省唯一一所由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在西南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希望西南科大与中国科大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全方位多领域的友好合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持续的发展。
傅尧回顾了两校20多年的交流合作历程。他表示,两科大多年来的对口支援、交流合作推进了学术交流的常态化发展,提升了学科影响力、知名度。尤其是2022年6月16日两校签署的“十四五”对口支援协议,不仅加强了科教资源的交流对接,更标志着两科大对口支援翻开了新篇章、迈上了新台阶。
会上,西南科大和中国科大两校专家学者从院系、实验室、课题组、研究专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国防科技学院院长卢喜瑞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规划、科学研究现状、未来发展期望等方面作了介绍。他强调,学院一直以来都以“服务国防军工,加强军民融合”为指导思想。张江梅对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表示,一直以来,实验室坚守初心、使命——服务国家核战略、立足国家核工业、扎根国家核安全,做核环境安全的坚定守望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冷用斌介绍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先进光源和可控核裂变。他说,实验室一直以来立足国之需求、国之重器,为先进光源与人造太阳等“国之重器”培养建设者,做真正的追光者、逐日人。随后,邹崇文教授、郑坚教授、林铭章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速器科学与工程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核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工作。西南科技大学段涛、卢喜瑞、聂小琴也分别介绍了各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会议期间,双方院校就相关专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俊发教授介绍了他们利用同步辐射技术探索材料表界面的研究历程;彭蕾副教授深入诠释了核材料的辐照损伤效应;徐榭教授讲述了MED-X医学影像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祝曹祥教授展示了他们在磁约束聚变装置仿星器方面的最新进展。西南科技大学的何嵘研究员、朱琳研究员、何毅研究员、赵建洲副教授等青年学者分别就核燃料铀的富集分离、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碘吸附的单颗粒成像技术、强关联材料的动力学平均场方法做了专题分享。
学术报告与交流后,封东来院士表示,一直以来,西南科大与中国科大都是“互补合作”关系。他鼓励两校学者进行实地短期访问,加强双方院校的学习交流,使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促使双方院校核学科向前深入发展。段涛对中国科大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说,中国科大立足国之重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底蕴丰富,内容前沿,期待双方院校进一步加强交流,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两科大,一世情。本次论坛是学校庆祝建校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灵活的学术形式、广阔的学术视野、深邃的学术思考、严密的学术论证,启发了与会人员的科学思维,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科研领域,推进了西南科大与中国科大对口支援协议的落实,促进了两校间科教资源的对接和学术研究的交流合作。
(陈梦瑶 编辑)(国防科技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