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召开人才强校主战略推进工作大会

16.12.2013  23:37

人才兴,则校运兴。12月16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人才强校主战略推进工作大会在九里校区大学生会堂隆重召开。这一“千人大会”使全校上下清楚地认识了学校推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决心和意志,强化了大家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紧迫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了今后3年学校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在全校范围内吹响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集结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新聘的双聘院士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双聘院士、校友、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秦顺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千人计划”入选者何其昌、李志林、冯志强、周克敏、赵兴权、王郴平、胡广地等7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863”领域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学校“首席教授”、“特聘教授”;全体校领导班子成员、部分退休老领导;老专家代表;学校全体教授(研究员);离退休教师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学院(中心)和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峨眉校区代表;教师及学院管理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和董事单位代表等共同出席大会。校党委书记顾利亚主持大会。

在大会代表交流发言环节中,5位代表从自身出发,谈了对人才强校主战略的看法及建议。校长助理周仲荣谈到,人才强校主战略应化为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行动;走国际化道路是人才强校主战略的重要途径,需强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的师资人才队伍,这些师资人才还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千人计划入选者、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周克敏从“尊重人才,以才引才”、“吸引人才,注重服务”、“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中组部第一批“青年千人”及四川省“青年百人”入选者,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晏为力分享了人才强校主战略背景下青年人才及生命板块的成长作为的点滴心得。百篇优博培育人选、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长卫也介绍了个人成长与学术研究的经历,并谈到,“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取得,需要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学校和学院提供的高级别平台,需要导师的培养和团队的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则从学校的本土人才是现实依靠,引进真正优秀人才为我所用,青年人是交大未来的希望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并重的建议。

       

(左:周仲荣,右:周克敏)

         

(左:晏为力,右:杨长卫)

(翟婉明)

此次大会上,刚刚出台的《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文件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心。副校长彭新实就此予以说明。

彭新实首先回顾了我校“十一五”以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就、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06年,我校启动了“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计划”,通过努力,已初步构建了一支层次分明、衔接紧密、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从根本上破解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瓶颈问题,学校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人才强校主战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据介绍,《意见》是我校今后3年高层次人才队伍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校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我校推进五大强校战略的引领性文件。《意见》明确了今后3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包括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青年教师“双百计划”、海外专家“双二十计划”、首批设置200个左右专职科研岗位等等。为完成目标任务,《意见》指出,学校将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引培并重,严格准入机制,选拔优秀青年后备人才;设置专职科研岗位,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加强政策引导,稳定并优化现有师资队伍。同时在以下几方面予以保障: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人才工作责任制;建立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此外,近日还将下发试行与《意见》配套的8个文件。其中,《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计划》经修订,并经2013年12月2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将推进以下计划: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计划、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计划、西南交通大学“扬华之星”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竢实之星”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其余配套文件为:《西南交通大学师资补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西南交通大学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西南交通大学海外院长聘任管理暂行办法》、《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出国(境)研修管理办法(试行)》、《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西南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西南交通大学专职科研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表彰先进,进一步调动学校各单位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人才工作不断发展,本次大会还对近3年在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等9个单位予以了表彰。常务副校长蒋葛夫宣读《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表彰2010—2013年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

大会上还举行了聘任仪式。千人计划入选者、潍柴技术中心后处理技术研究所主任胡广地与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郴平受聘为学校“首席教授”,在与会师生代表见证下,他们从校长徐飞手中接过了聘书,担负起“首席教授”的荣誉与职责。

       

“我宣布,‘人才强校主战略’专题网站——‘西南交通大学人才信息网’开通。”在顾利亚宣布网站( www.talent.swjtu.edu.cn )正式开通后,学校通过一段短片对网站进行了介绍。该网站是我校推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综合网络信息平台,设置有人才在线招聘、人才系列计划、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服务指南等版块。

会上,徐飞做了讲话。早在2008年西南交大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学校就明确提出了特色强校、创新强校、人才强校、质量强校和成果强校等战略。徐飞首先强调了人才强校战略的主战略地位。他谈到,人才强校战略是所有强校战略中的主导战略,其他的战略都是它诱导、派生和生发出来的,其他战略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主战略。学校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巨大改进空间,徐飞希望大家“知耻而后勇”。他指出,深入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是学校党委的坚强意志,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不迟疑、不动摇、不懈怠,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做下去;要深入研究怎样选拔人才,如何培养及使用人才,如何优先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和举措,认真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的政策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牢固树立三个“第一”的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第一红利。“学校所有资源都要围绕人才来配置,所有政策围绕人才来服务,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上,学校各部门、单位要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人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谈及人才。徐飞指出,人人都是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第一,海归的是人才,本土的也是人才,引进的是人才,校内的同样是人才。第二,从事科研的是人才,从事教学的也是人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是人才,在机关部处从事管理协调的也是人才,为师生员工提供保障、支撑和服务的同样也是人才。第三,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人才同样重要。第四,大力提升理科、人文学科和生命学科的人才质量。第五,抓紧引进、培育和储备高铁、重载和城市轨道交通之外的其他交通人才。第六,学生要尽快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

徐飞强调,“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需要在引、育、逼三个方面下功夫。”他谈到,“引”就是引进、空降,人才成长有自己的周期,而周遭世界和外部竞争环境如此惨烈,所以空降和引进是必须的。“育”是要把本土人才、已有人才培育好,培养成栋梁之才,包括“自育”与“他育”。徐飞指出,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皆旨在为广大教师成长成才创造好的软环境,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政策、资源和平台。“逼”则是传递压力,用好压力,让压力变动力;是目标导向,是绩效牵引;“逼”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教师自身;“逼”的三关包括“入口关”、“职称关”、“聘期考核关”。

“大学唯人才而定高下,西南交大人才强校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延揽人才,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同时,尽最大的努力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徐飞还特别指出,人才不仅学问精深,还要人格高尚,把自身塑造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应当成为西南交大数千教师和万千学子的自觉追求。

徐飞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提升永续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加速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为早日实现“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常青”的交大梦共同努力奋斗。

顾利亚在大会总结时指出:“全校上下要不断把人才工作提升到新的战略位置,不断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和‘停不得’的使命感,全面落实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各项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学校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结出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