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800壮士幸存者遗愿——“一定要找到老家和亲人”

06.09.2015  17:40

  四川在线南充频道讯 (赵荣 张向锋 记者 李霞)“追寻西充八百壮士抗战路”采访组一路风尘,辗转来到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石门街镇侯家岗新村南阳小组,在徽式建筑群里,一栋卯榫结构的木屋矗立在眼前,这是典型的川北民居,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房屋的主人张金山——幸存他乡的“西充800壮士”之一。由于诸多原因,直到张老1968年离世,都未能回老家一次。老人弥留之际把儿子张腊发叫到跟前,留下遗愿:“一定要找到西充老家和亲人”。

   自豪:一口气打死8个日本鬼子

  “你们辛苦了,快进屋……”8月4日晚22时许,采访组转过几条小巷,一路颠簸,终于找到张金山老人的家,在路灯下,一家老小三代4人已在门口等候多时。采访组说明来意,直奔采访主题,在采访中,从张老的儿子张腊发、孙子张向峰处了解到,老人已去世多年,老人对当年的抗战之事提及的很少,但他一口气打死8个日本鬼子的事情,张金山老人还是会偶尔说起。

  日帝国主义兴不义之兵侵我国土,破我家园攻城略地无恶不作。1937年10月(民国二十六年)秋风瑟瑟,西充这个地偏人少的川北小县,人民的抗日热情高涨。“天行大道有其矩,当纲赏乱,道义失时,必有铁肩担道义之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之。”只读过半年私塾的张金山老人,却深知其中的道理。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理发剪,打着绑腿,穿着草鞋,离开相依多年的哥哥, 成为出川抗战的“西充八百壮士”之一。

  张金山老人先后转战江西、浙江战场,多次负伤。最让他引以豪的是在一次战斗中,他从日本鬼子身后瞄准、射击,弹无虚发,一枪一个,打死了8个日本鬼子。

  据张腊发回忆,父亲张金山身前告诉他,国军与日军在一小山村展开激战,此战对双方而言都意义重大,双方派出大量兵力进行拉锯战,经过一昼夜的恶战,官兵都已筋疲力尽,最后双方部队都打散了,张金山落单了。在回撤过程中,张金山突然听到丛林里窸窣作响,开始以为有野兽,随即定了定神,这一看让张金山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是一小撮日本鬼子,张金山躲在树后仔细数了数,足足8个。张金山当即冷静下来,决定将这8个日本鬼子干掉。他以草丛为掩护,迅速将子弹推上膛,瞄准、射击,弹无虚发,一枪一个,一个不少全被击毙。由于枪声惊动了别处的日本鬼子,即刻,不远处的机关枪连续向张金山这边扫射过来,迫击炮、日本鬼子向这边猛扑过来,张金山飞也似地跑开了……张腊发讲到这个故事时,脸上流露着自豪的笑容,赣方言中夹杂着川音:“这应该是我爸在战斗中,单兵作战所取得的最好战绩。”

   幸运:战火烽烟成就了一生情缘

  单兵作战消灭8个日本鬼子只是 张金山战斗生涯中的一个缩影。自从1937年入伍以来,他转战河南、浙江、江西等战场,身经百战,负伤多次,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死里逃生。在最后一次恶战中,眼看日本鬼子就要过河,连接两岸的石桥却被日军自己炸断,日本鬼子放弃渡河,张老及战友与河畔的乡亲才得以幸免,这也就成全了他与当地姑娘彭金娣一生的恋情。

  南方的春天是多彩而迷人的季节,满山的杜鹃开得特别艳丽,xxx年,张金山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与九江毗邻的都昌县十方村一带,端庄秀丽、贤淑大方的当地姑娘彭金娣就出生在这里。

  张金山战时随军作战,闲暇时便给土兵和周边的村民们理发。张金山和彭金娣就这样相识并相爱的。彭金娣的母亲见张金山相貌不差,体格健壮,又有一技之长,也就默认女儿彭金娣的选择。但部队是不允许结婚的,所以婚事只能暂时放在一边。彭金娣为了能和张金山走在一起,她也参加了抗日战争,在部队里做后勤工作。

  1943年,张金山随部队转移到鄱阳县侯家岗乡新村,彭金娣也随同跟上做后勤工作,他们一同与猛攻鄱阳县石门街镇的日军作战。石门街和侯家港新村是日军企图打开安徽与江西的要塞,也是鄱阳湖的北大门。日军连续轰炸石门镇多日,石门街被炸成一片废墟。眼见鬼子就要过桥向侯家岗新村方向进军,才发现连接两岸的桥被日军自己给炸毁了。

  由于日军物资军备兵源供给不足,加之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因此日军放弃了渡河向侯家岗鄱阳方向进军的计划,于是张金山所在部队也就奉命就地解散。两情相悦的张金山与彭金娣在侯家港新村喜结连理,他凭借理发的手艺和健壮的体魄,在远离西充的江西安家落户。

   遗愿:一定要找到西充老家和亲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覆水难收。”转眼间,近50年时光已过去了。因为没有回老家的盘缠,张金山回老家探亲的相法被一推再推,直到离世也未曾实现,只在弥留之际,含泪叮嘱张腊发:“一定要找到西充老家和亲人”。

  据张腊发回忆,因为父亲张金山在战争中多次负伤,肩上、腰上、臀上等处都挨过枪子,加之一个外乡人在此地白手兴家,为了养活一家人,老父亲积劳成疾,最后终于累倒了,从而失去劳动力。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1968年,张金山的身体已经到了无法支撑下去的地步,这时的他明白自己已经回不了老家,就越发思念家乡及亲人。于是拉着儿子张腊发的手说:“娃儿呀,我不行了,你将来一定要回西充老家看看,找到亲人”。

  父亲张金山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只有12岁的张腊发心中,张腊发哽咽地说:“现在都还能清楚地记得父亲当时的样子”,从那以后,父亲的这句话时时鞭策着他。

  “去年清明节,我已将西充的泥土带到父亲的坟前,他这下应该满意了。”张腊发抹了抹眼泪说,他给西充公安局打过电话,但得到的回复是“无法查找到此人”,张向峰利用“西充麻辣论坛”,在上发帖子求助,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的了张金山的老家。2014年8月,他带着老伴罗毛妹、儿子张向峰、儿媳黄爱香,以及孙儿孙女回到久违的老家西充县关文镇燕子垭村,找到了亲人张永华、张永芳。“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张腊发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