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崛起中的“西部绿谷”

09.05.2014  15:59

青山绿水绕晋城。

百科有机牛奶猪养殖基地。

——丘区贫困县实现绿色崛起的“西充实践

□张立东 王青山 图片由西充县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100亩香桃大丰收,农家乐收入能超过去年的25万元。”5月7日,西充县鼓楼镇赵家庙村的一处桃园里,村民刘先强正在忙着招待从南充来的客人,干起活来格外有劲。

20多公里外的高院镇敬家庙村,村民赵泽旭正在联系新一批生猪出栏。“全年可以出栏生猪1800—2000头,年收入20万左右。”更让赵泽旭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他是为龙兴公司养殖的 “傻瓜猪”,“什么都是公司的,自己出点力气就行,比打工强上一万倍。

桃子是有机充国香桃,生猪是生态猪。目前,全县有近20万百姓端上了有机饭碗。预计今年西充县有机农产品产值超过25亿元。

2008年起,西充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放大、运作西充的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和背靠南充、毗邻成渝的区位条件,坚持 “生态为基、绿色崛起”,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发展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今天的西充,已昂首迈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崭新时期。以绿色为底色的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级贫困县西充县的新名片,一个“中国西部绿谷”正在崛起。

绿水青山里孕育着金山银山

县域经济的竞争,关键在于发展理念的确立和道路的抉择。西充县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理念,在积极顺应生态文明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

几年前,西充县还是川东北丘区籍籍无名的农业小县、财政穷县和省级贫困县。县域经济支撑产业基本是传统大宗农产品,工业、旅游几乎是空白,地方财政收入长期在亿元以下徘徊,贫困人口比重高达25%。

我们的比较优势在生态经济。”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说,审视县情,西充实现次级突破,必须走现代化的生态崛起之路。据了解,2008年之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不足10户。其中一户企业当年纳税5万元,还被评为“纳税大户”。

内生动力不足,依靠自身发展工业经济,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县长任明说,“没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的西充,可否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工业经济?”实践证明,这也是一项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

水路不通走旱路,思路一变天地宽。

发展工业经济先天不足的西充,却有着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生态条件优越,没有工业也就没有污染,森林覆盖率超过40%,全县近80%的耕地属于升钟库区,旱涝由人。

于是,在2011年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西充县把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作为该县的重要战略任务,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绿谷”。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韩伦红说,生态县并不意味着落后县,发展有机农业就是突破口。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53个、面积8.1万亩,其中认证面积5.1万亩。有机农产品品种共5大类92个,获得首批“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也是唯一纳入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有机食品基地县。

绿色已成为西充名片中的主色调,该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实验示范区、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县、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和全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荣膺“CCTV中国年度品牌城市”等称号。

曾经是追兵的西充县,在发展有机农业上变成了标兵,成为发展全省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

跨越发展 基础先行

只有破除基础瓶颈、保护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西充县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中搭建跨越发展平台。

青山环抱中,一座座白墙青瓦、具有川北民居建筑风格的新房错落有致,前庭后院栽种着果木和蔬菜。

春节营业的家庭旅馆,现在已经有了回头客。”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村民杜秀珍的家里,两层房屋打造成了客房,房顶有近30平方米的露台打造成了楼顶花园,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而在两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基础条件差的穷村子。

滞后的基础设施、紧缺的要素资源一直是发展的瓶颈。”韩伦红说,只有改善基础设施,才能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方向,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如今,集中打造的县城主城核和北部新城现代田园城市样板极、多扶产城互动示范极、九龙湖休闲旅游增长极,80平方公里生态田园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义兴、太平等一批交通枢纽型、产业集聚型、商贸流通型特色城镇加快建设,呈现差异发展、功能互补发展格局。采取“产村融合型”、“农村社区型”等建设方式,高标准建成凤鸣双龙桥、义兴书房山、莲池灵宝宫等新农村综合体3个,多扶工业园移民新村、凤鸣佛归寺等示范新村13个。双龙桥村也成功跻身“全国1000个美丽乡村”。

紧靠南充城,西充的区位优势明显,但交通短板一直制约着西充发展。

以打造“川东北次级交通枢纽”为目标,西充大力推进交通网络建设。“现在西充成为交通路网最发达的区县之一。”西充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广南、成德南、巴南3条高速建成通车,遂西、绵西高速加快建设,境内高速里程达127公里。南(充)西(充)快速通道、射(洪)蓬(安)公路升省道立项建设,境内旅游快速通道、乡镇环线通道全面形成,五年累计建成通乡通村公路1283公里。与毗邻的南充航空港、嘉陵江航道、铁路客货站搭建起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

同时,西充坚持“生态打底、保护为先”、“发展让位于环境”,切实抓好水环境、土壤、天然林等环境保护,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向高效集约、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等方向转变。九龙潭水库、升钟灌区二期等国省重大水利项目快速推进,西充河流域污染源治理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全面完成46个场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

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改革、开放、创新,西充县坚持“开明开放、创新创造”,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义兴镇吉家店村何玉松家有6口人,土地4亩。2010年12月,土地全部租给百科公司。2011年6月,何玉松又从公司返租土地150多亩,外出打工的儿子、女儿、儿媳等全部返乡,当起了农场主。老何一家按照公司和合作社的统一规程种植花生、萝卜、海椒等,当年收入10多万元,去年仅仅种植有机海椒一项收入就超过20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公司二次返利的钱。“怎么种、种什么,都是按照公司的要求,产品直接卖给公司,没有丁点风险。”当了一辈子老把式的何玉松,“真没想到庄稼还可以这么种!

何玉松一家的变化,是西充不断改革创新的缩影。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资源要素配置中,西充县响亮提出“开放是西充唯一出路,封闭保守死路一条”,坚持以开明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全力营造吸纳要素资源的理念优势、战略优势、机制优势和环境优势,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任明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累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90%以上,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县。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视频监察系统,形成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凤鸣镇“一镇两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典型经验。按照“离土不失利、离乡不失权”的原则,从土地这一农民最根本的权益入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分类抵押融资试点,农村资源要素加速流动。

不只限于此,更广阔的层面,西充吹响了全域性扩大开放的号角。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和重庆渝北区“结对联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出击联系高新技术龙头,和北京中关村“成功牵手”,共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科技产业园。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西充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一批上市公司、台资侨资企业纷纷入驻,五年累计招商到位资金110亿元,引进亿元项目25个、上市公司3家,成为推进西充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扩大开放催生的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