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被“诱饵”拐走女孩小雨芯 重回幼儿园后恢复活泼

11.04.2014  09:53

小雨芯回到父母身边,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男子唆使4岁儿子当“诱饵”拐走5岁女孩》后续

穿着蓝色的连衣裙,扎着精致的小辫子,昨日上午,小雨芯牵着妈妈的手去上幼儿园了!初到幼儿园时,小雨芯表现得有一丝拘谨,见到熟悉的老师只是抿嘴一笑。不过,在所有人的“隐形”关爱下,和小朋友玩开后的小雨芯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主动提出上幼儿园 “我要梳这样的辫子“

昨日早上7点,小雨芯从睡梦中被妈妈叫醒。“我要这样子编两根辫子,然后扎在一起。”小雨芯照了照镜子,对于妈妈给她扎的头发不是很满意,开始给妈妈提意见。这是黎女士跟女儿每天早上都会发生的一幕,“她爱漂亮也很有主见。”黎女士笑着说。

吃完早饭,小雨芯牵着妈妈的手去上幼儿园了。“昨天下午,她自己提出要上幼儿园的,几天没有见到小伙伴了。”黎女士说,她和丈夫也想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在熟悉的环境里,她会更加快乐、自在,也容易忘记一些不开心的事。”黎女士说,虽然雨芯表面上看起来没受什么影响,但每当有人问起“你回来啦?”,她还是会有些排斥地转过脸。

初见老师有点拘谨玩开后恢复了活泼

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雨芯安静地走着,不像往日那样一蹦一跳的,见到老师后也只是抿嘴一笑。“以前老远看到我们就会热情地问好。”小雨芯所在的幼儿园园长林玲说。8点半,小雨芯跟着妈妈来到二楼的教室。此时,教室里已有10多个小朋友,听见小伙伴们亲昵地叫自己的名字,小雨芯快步走到最中间的座位坐下,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起桌子上的玩具来。

一直跟她最好的两个小伙伴说说笑笑的。”见女儿玩得很开心,站在窗外的黎女士脸上露出了微笑。“后来,她做操时还一直对我招手,很开心的样子。”黎女士说。

刚开始有些拘谨,跟小伙伴玩开后就好了。”林园长说,初见小雨芯,她感觉小雨芯的话少了一些,但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放学的时候,跟往常一样向我挥手说再见。

重回幼儿园第一天做值日生的小雨芯很认真

应该是觉得这个环境给了她安全感。”林园长分析,小雨芯之所以刚见到老师时不说一句话,一是由于第一天上幼儿园有些不习惯,但更重要的是,刚过去的那段经历或多或少地对她造成了一些影响。因此,幼儿园也对小雨芯进行了“隐形”关爱。上课前,趁着林园长带着小雨芯去领礼物,雨芯所在的大(二)班老师雒晓琴给班上其余41个小朋友讲了一个秘密:宋雨芯前两天出去旅游了一圈,你们可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不要问雨芯,因为这是她的小秘密。

为了鼓励小雨芯,雒老师还专门让她当起了值日生。“她非常高兴,擦桌子擦得非常认真。”小雨芯得到了雒老师比的一个大拇指。(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 吴冰清 摄影刘陈平)

母亲讲述

收藏报纸长大后让她学会感恩

在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确认她很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后,黎女士放心地离开了。现在,黎女士一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这段经历是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大家都很注意,尽量不会在她面前提起这些,我们也希望能够给孩子换一个新环境。”黎女士告诉记者。

这28小时,对于雨芯、我们以及所有帮助寻找娃娃的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心情。”黎女士说,她会将这几天的报纸好好收藏,当女儿长大后,再向她讲述这惊险的28小时,“这段时间中,我们有焦急、有煎熬、有失望、有激动,但更多的是感激。对于雨芯来说,也许她现在还不了解,当她长大后知道,曾经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她,一定也会十分感动。

被父亲当“诱饵”的小男孩

附近邻居对他不熟悉或许他能“安静”的成长

小雨芯正在一点一点回归正常的生活。然而,在关注小雨芯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小孩,那就是犯罪嫌疑人王某和周某的4岁儿子——他被自己的父亲当作“诱饵”,骗走了小雨芯。

现在,他的父母被刑事拘留,这个小男孩的状况如何,年幼无辜的他会不会因为父母的行为受到影响?

昨日,记者来到王某在成都租住的小区,想要远远看一眼这个小男孩。他现在由奶奶带着,照顾他的生活。小区花园里的几位老人,正在聊小雨芯被安全送回的新闻:“自己还是有娃娃的,怎么能做出这种事?”记者未向他们表明身份,只是当他们说到“听说就住在那个女娃娃失踪那个小区附近”时,问了一句:“知不知道是谁?”他们都回答不知道。居民彭大爷说:“这里百分之六七十的房子都是租出去的,老住户对租住户都不是很了解。

他们的交谈中,对王某夫妇俩完全陌生。经过记者侧面了解,王某夫妇并不为小区的居民们熟悉,也没人知道他们的违法行为。或许,这对王某儿子的成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观点交锋

周某是不是“犯罪中止”?

犯罪嫌疑人周某在诱拐小雨芯的过程中,因害怕而向小雨芯母亲打了电话。正是由于这个电话,小雨芯被警方成功解救。周某的这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律师们对此有不同意见。

没送给远方亲戚可能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四川亚峰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冰认为,周某在此过程中有悔过表现。按照周某的供诉,其最终目的是将孩子抱给亲戚,由于没有完成这一目的,因此可能构成犯罪中止,但不足以构成自首。

已完成拐骗不一定构成犯罪中止

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邢连超认为,周某在事发一天后才给女孩父母打电话,她的行为已使小孩脱离监护人的控制范围,可能已完成了拐骗行为,不一定能构成犯罪中止。至于她是否会将小孩送给亲戚或是转卖,都是后续行为。法院认定是否犯罪中止,关键应看整个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完成。

话题延伸被拐儿童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犯罪分子之所以得逞,很大原因归咎于家长的疏忽。”民警说,儿童被拐的地点基本位于城郊结合部的菜市和大街边,犯罪分子会利用人多嘈杂或者人少车少的地方实施不同形式的拐骗。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在忙其它事情而疏忽了孩子,雨芯被拐时,她的婆婆正在绣十字绣。民警告诉记者,根据多年经验,被拐的儿童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年龄在5岁以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没有辨别能力。而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手段主要是“”“”“”。此外,近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以“拐卖新手法:家长唆使儿子当‘诱饵’,拐卖同龄女孩”为题,转发了本报对宋雨芯的报道。记者通过网络搜索,目前还没有关于类似“唆使自己子女拐骗小孩”的案例报道。

和妈妈在家睡觉娃娃被邻居抱走

2010年6月,家住成都金花镇的李强(化名)外出上班,留妻子张鸣(化名)和两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在家,出门时忘了锁门。上午7点过,张鸣还在睡觉,孩子小明(化名)睡在床角。一名女子溜进房门,悄悄将小明抱走。事发后不久,警方将女子挡获,她就住在李强家附近。

提醒:在人流嘈杂且流动性大的场所,家长的注意力易被转移,孩子一旦离开其监控范围,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抱走,很难再当场抓住。而在人员相对稀少的场所,比如家中,小区内,犯罪分子也会趁家长打瞌睡、交谈的时候下手。因此,家长在睡觉时锁好门,在无法照看孩子的情况下应委托其他可信任的人帮忙照看。孩子能说话后,教会孩子背诵家庭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或者家庭成员的名字,学会遇事打110电话求助。教会孩子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以便孩子求助。

口罩男冲进院子抱起娃娃就跑

2013年11月29日,成都邛崃市水口镇响水村的张营芳和1岁零8个月的孙儿龙龙在院坝中晒太阳。突然,一个戴着口罩的黑衣男子冲进院中,一把抱起还在玩耍的龙龙(化名),转身出门塞进停在路边的一辆轿车中。

提醒:预防子女被拐,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带孩子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或面包车;注意孩子身上一些明显的体表特征,如黑痣、胎记、伤疤等。

拿2元钱买零食娃娃被拐到福建

2008年,小强(化名)在成都苏坡乡日月大道路旁丢失。当时他正和哥哥小华(化名)在路边玩耍时,人贩子卿光绪拿出2元钱以买零食为名将小华支开,然后又以找哥哥为名将小强带走,随后,以4万元的价格将其卖到福建安溪县。

提醒:有的人贩子利用套近乎骗取家长信任,以朋友、邻居的身份,潜入家中实施拐骗。家长应教小孩不要跟陌生人走,更不能要陌生人的零食,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小孩与其他同学或老师结伴而行,遇到有人强行拉走,立即大喊。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里;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跟其他孩子外出玩耍;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

别被“24小时才能报警”误导 儿童、少女失踪无条件立刑案

公安部要求,凡报告14岁以下儿童、14至18岁少女失踪的,一定要无条件立为刑事案件。2010年以前对不能证明是被拐骗的都立为失踪,属治安案件。现在只要报案,就先立为刑案。

立案后,公安机关立即开展调查询问,并将案件录入重大案件信息平台,采集失踪人家长的血样。民警说,孩子失踪后,父母应立即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报案,向民警提供孩子失踪的时间、地点、体貌特征、衣着等详细情况,同时配合公安机关采集血样,入DNA库,越早报案,就能越早抓住破案的黄金时机。

民警表示,除了发动亲朋好友寻找、贴告示等传统办法外,借助网络发动寻找也是有效办法之一,寻人启事经过微博和微信的转发传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一呼百应,迅速形成搜寻的网络,同时也能对犯罪分子形成无形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