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大山坪街道推进“爱家”系统工程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06.12.2014  11:41

   四川在线消息(邓德燕) 泸州市大山坪街道建街于1992年,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所在地,面积近十平方公里,人口逾十万,在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社会问题逐步凸显。为此,大山坪街道党工委将“爱家”系统工程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破题之作,通过“街道 公司 社区 小区楼栋”多级联动,依靠志愿者服务、居民阳光议事、便民服务点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创新工作的多平台运行,串联起党员与群众、家庭与小区之间和谐幸福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全覆盖的体系、多平台的载体、常态化的机制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实现率先起步、率先突破。

   强服务——打造全覆盖、多元化、便捷化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

  一、是“五级网格”组织设置。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建信息员”五级党建组织体系,建起了一级服务一级、层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党建信息员是由社区志愿者、低保户、“双报到”党员等人员构成,夯实了基层党组织走基层、了民情、解民忧的基础。

  二、是“多元化”精细服务。为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缩小群众办事半径,探索了“1 N”社区阵地建设及服务的新模式,即“1”个独立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加“N”个社区便民服务点。以现有社区阵地为核心,多个服务点叠加,形成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的共同体,社区管理服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首批7个“N”点已全面运行,组织了“集体生日会”、“健康义诊”、“志愿者召集令”等活动十余场,吸引了千余名党员群众参与。

  三、是“量身订制”特色服务。辖区孤寡老人、伤残人士、特困群体可以通过“1 N”便民服务站、社区便民大厅绿色通道、电话预约等形式申请订制服务。既涉及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落实,征地拆迁、补偿等“大民生”,也有社区美化、环境卫生、生活琐事等“身边事”。工作人员对把服务时间、对象、内容、解决途径及办理结果详细记录在案。使基层党建服务从“大厅服务”转变为“订制服务”。

   筑平台——多形式活动载体,构建全员能参与、想参与、乐参与的党建氛围

  一、是绿色公益行、储点滴爱心。街道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召集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环保和公益服务,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培养社区居民服务意识的“绿益行”(全称“绿色公益行动”)公益活动。该活动充分利用辖区高校、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党员等资源,开展青少年辅导、社区课堂、关爱活动、健康义诊、居家服务等公益服务活动。志愿者每次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积分,积分可以在“绿益银行”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旅游商品、景区门票、课业辅导、家电维修、艺术培训等服务。目前已有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加入该项计划。

  二、是阳光议事、推进居民自治。针对当前社区管理中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强、社会不和谐隐患存在等现象,街道以“三级阳光议事”为抓手着力探索基层管理新途径。“三级阳光议事”:即通过小区议事、社区议事、街道议事,及时发现、沟通、解决居民诉求和矛盾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内容包含小区建设事项、矛盾纠纷、涉及居民利益的有关事项等范围,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众的力量,共同维护社区和谐。目前,已组织召开阳光议事会80余次,成功解决了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停车难、高空抛物、化粪池堵塞、活动阵地建设等一个个难题。

  三、是培育社会组织、融合社会资源。由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政府职能,也能更妥善地处理社会矛盾、良性调节社会关系,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街道从社会组织指导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工人才培育三方面着手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指导中心主要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智力支持和法律服务,邀请高校教授和成都等地成熟的社会组织工作者当顾问。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则主要在政策、资金上对社会组织予以支持。成立的社会组织可以在孵化中心申请拥有免费的办公场所,孵化中心也将梳理一些带资金的项目,以竞标的方式来培育社会组织。同时,街道还大力培育专业社工人才,针对本级和社区的社工人才,全免考试费、培训费,鼓励其考取职业证书。对其他社工人才,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定机制——落实人员、保障经费,抓好全员参与的引导与激励

  一、是人员保障机制。街道干部定点联系社区,社区所有干部分片包干网格,网格长统筹楼栋长,楼栋长负责联系党员及志愿者。机关干部坚持每周两个半天以上的时间下社区,指导社区开展工作,帮助社区解决困难、问题和完成目标任务;社区干部每周两次以上到N点服务,有私人订制服务时,及时上门服务。网格长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收集辖区居民群众的问题或意见建议。街道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定期督查,捆绑考评,将联系工作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申请专项经费,聘请专业创意团队构建“爱家”系列党建文化品牌,实现“人人爱家、人人互爱”的情感共鸣;首期投入50余万元集中打造7个便民服务站;邀请辖区近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绿益行”公益活动,提供物资支持,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

  三、是两项引导机制。注重干部队伍教育引导,制定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辖区党员服务社区、服务N点工作细则,提升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注重社会大众宣传引导,利用报刊、网络、大型活动等宣传平台,通过散发资料、刊发新闻、电话约谈、上门宣传等形式,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泛宣传基层党建服务活动,提升知晓率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