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当"人肉沙包"筹钱给孩子治病 南充小伙回应质疑

30.11.2014  09:42

夏军在街头当“人肉沙包”求助﹙图据京华时报微博﹚

孩子在隔离病房内,爸爸只能在外面(图据京华时报微博)

  南充男子身穿“人肉沙包、10元一拳”T恤筹款,目前捐款已达20万元,他表示没有人真正打他

  为给2岁的儿子夏宇皓筹集100万元的白血病治疗费用,31岁的南充爸爸夏军想尽了办法。11月28日,距离去年儿子病情确诊过去1年,距离儿子治疗费相差100万元。这一天,夏军穿上了“人肉沙包、10元一拳”的自制T恤,站在北京人潮涌动的地铁站街头为儿子筹款治病,引起媒体关注。

  昨日,夏军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开始就没想到通过伤害身体挣钱,只是为了吸引目光,得到帮助。

   天文数字 3年治疗费需100万

  2012年,南充市嘉陵区火花镇人夏军和妻子结婚,不久孩子夏宇皓降生后,从事服装生意的妻子辞职在家照料孩子,夏军则继续在一超市上班。去年10月,儿子夏宇皓开始频繁发烧、感冒,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夏军一家带孩子前往北京治疗。

  夏军与儿子夏宇皓的骨髓配对成功,属半相合状态。11月17和18日,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的“隔离舱”,夏宇皓分别进行了骨髓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还要在舱内进行后续的观察和治疗。“未来3年需要的治疗费在100万元左右,移植骨髓后,为了避免孩子身体出现排斥相异现象,需注射进口针剂,一针就是1万块,每天一针,还不算其他的抗感染类费用。”夏宇透露。

  夏宇说,为了给孩子治病,一家人卖掉了房子,还借了40多万。他表示,孩子有新农合医疗保险,“按照保险条件,3年内可以报销12万左右,第一年可以报销8万,不包括进口药品等。”对于慈善基金,“今年去申请的时候,名额已经满了。

   另类求助 走上街头当“人肉沙包

  “真的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隐隐约约觉得‘人肉沙包’可能行。”夏军说,他在北京一商场花39元买了一件纯白色T恤,花3块钱买了两支红色的笔,写上“人肉沙包、10元一拳”。

  11月14日,夏军上街了。“第一天只呆了半个小时,收到捐款100多元。”城管很客气地让他离开。随后几天有事耽搁。

  25日,夏军再次走上街头,“在北京的国贸商场,一个下午,我收到捐款500多元,一下打都没有挨。”第二天夏军如法炮制,有人开始赶他离开,“在国贸商场的十字路口,我换了3个点,收到捐款800多元。其间有人开始拍照,把照片发上微博了。

  27日,夏军开始怀疑行动有没有价值,因为收到捐款数和治疗费相差甚远。事实上,夏军“人肉沙包”的举动,已通过媒体引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微博大V纷纷转发,占据微博时事热搜榜第十位,搜索次数达到16313次。

  “这两天接到的电话超过100个,短信根本发不出。”夏军透露,截至29日,收到的捐款达20万元。

   回应质疑 这是万不得已之举

  为了回应人们的质疑,夏军专门到医院开具了证明,这份由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出具证明书中写着:夏军儿子夏宇皓在本院血液科诊治,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高危),处理或建议:目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预计总治疗时间3年,所需费用约100万元。

  夏军说,在接到的电话中,也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质疑,他表示:“这样的质疑是没有意义的,我希望帮助我的人了解清楚,再来帮助我。

  如果捐款超过100万元会怎么办?“应该不会超过100万元吧,我觉得。”夏军没想过那么远,“首先可能还是会考虑我的孩子,如果有多余的肯定也会捐出去。

  “我也是年轻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首先要有人看到你,才会有人帮助你。”夏军说。

   早报对话

  “没有任何一个人打过我

  记者:“人肉沙包”是从哪里来的想法?

  夏军:真的是自己想的,以前隐约就觉得万不得已可以这样做,到了北京才有这想法的。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打你一拳要10元,筹集100万需要10万次拳头。

  夏军:挨10万次拳头我倒都倒下了,我是希望引起关注,让更多人看到我,感动他们。不是说希望通过这个方式伤害到自己。

  记者:现实中有没有挨打?

  夏军:绝对没有,有些可能会碰碰我给我打气,但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打过我。

  记者:当初决定当“人肉沙包”时,家里人是什么态度?

  夏军:他们不支持我,担心我真的被打,我就说如果第一天被打,那我就不再去了。除了跟着一起来北京的我老婆和丈母娘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事。

  记者:是太远来不及说,还是你自己不愿说?

  夏军:我主动隐瞒了,他们知道了也帮不上什么。

  记者:会不会担心有人质疑你?

  夏军:我也是年轻人,没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首先要有人看到你,才会有人帮助你。

  记者:需要对孩子进行化名吗?

  夏军:不需要,我希望他长大后,知道自己是怎么样活下来的。

   ■说法

  医生:博眼球求助风气不该助长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联系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周晨燕,“白血病患者救助这块,首先是国家医疗政策,其次是基金会,最后才是个人公众捐款。在实际治疗中,前两个板块的救助远远超过个人公众捐款。”周晨燕透露。

  据了解,华西附二院从2012年起专门成立了“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晨燕爱心救助账户”,用于正规管理各种慈善捐助,截至今年10月,累计609名孩子(人次)申请到救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儿童白血病。

  目前,慈善会救助基金都是与医院方直接对接,“如果患者家属实在不相信医生,可以申请独立第三方监管。我们不建议把钱直接给患者家属,因为出现过家属拿钱离开,而患儿没有得到救助的情况。”周晨燕表示。

  现在博眼球求助屡屡出现,周晨燕表示:“从医生的角度看,博眼球求助的风气不应该助长。

  ■天府早报记者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