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率先试水行政执法全程电子监察 整治执法“歪风邪气”

09.09.2014  09:12

  用头盔上的摄像头,将执法过程全程录像录音,锁定执法现场证据,规范执法行为。这是都江堰正在试点推行的行政执法全程电子监察。目前,该市建设、国土、规划、房管、水务、环保六部门,从今年6月作为首批已开始试运行。据悉,在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电子监察,此举在全省尚属首例。该市计划明年在全市具备行政执法职能的40个部门全面推行。

  同时,此举措也是都江堰下大力气打造一流投资软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整治执法中的‘歪风邪气’,把权力关进‘笼子’。”该市软建办副主任廖明认为这是科技反腐,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的有效方式。

  让执法在“阳光下”运行

  杜绝“吃拿卡要

  6月初,都江堰平武巷一处建设工地因为打围占道,被都江堰市城乡建设监察大队现场问询,项目负责人刘工发现,到现场执法的工作人员佩戴了一项新仪器。

  “刘工,我们前来了解打围占道情况,了解你们整改措施,我们将全程录音录像。”执法记录仪的全程介入,让施工方和执法人员,更加注重程序合法,一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一起施工占道执法得以顺利完成。

  都江堰城乡建设监察大队长罗军告诉记者,佩戴记录仪,首先就是让执法人员规范行为,执法时准确引用法律法规,“从试运行开始,监察大队的队员们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尤其注重执法时的言行。

  据介绍,该记录仪有16G的内存容量,大约可全程记录半个工作日的内容。回到单位,记录内容存档备查。廖明说,执法记录仪的使用,不仅客观记录执法过程,既约束执法,也有效保护了执法人员,完全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锁定证据配合执法

  规避“推诿扯皮

  自从执法记录仪投入使用,过去环保局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耍赖扯皮”得到了有效遏制。

  “全程记录执法,对于环保监察作用很大,企业的违规违法现场取证,没有推诿耍赖的余地。”在都江堰市环境监察执法大队长王长远看来,使用执法记录仪,不仅让违规企业配合整改,更重要的是杜绝执法人员发现问题不查处、不报告、选择性执法的现象存在。

  从执法人员接受外出执法任务开始,就启动记录仪,记录下外出时间,到现场全程打开记录,完成执法回到单位关闭,记录下完成时间。“记录仪几个时间节点,无法进行私人修改,确保锁定行踪和内容。

  王长远还告诉记者,像群众的餐馆油烟举报是投诉中的重点,有了记录仪,在协调餐馆老板整改时有一定震慑作用,让整改得以较快落实,群众满意率也很高。据统计,记录仪运行以来,群众的重复举报下降了50%。

  出台制度规范执法

  加强软环境建设

  廖明认为,加强软环境建设,对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经济发展由“快走”变“快跑”的目标至关重要。据悉,近年来,都江堰市始终把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作为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歪风”“邪气”被有效整治。

  实施全程电子监察执法以来,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利用科技反腐有效避免了违规违纪现象发生。通过固化证据,有效保障了执法对象和执法人员的正当权益,还对执法对象具有警示作用,有一定的震慑力。

  为了在执法领域率先有所突破,据了解,都江堰先后出台了《执法检查台账登记制度》《执法检查报告制度》等制度,部门纪检组长每月通过查看台账、内部执法和现场执法录取的声像资料,检查本单位工作人员执法工作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市软建办牵头每季度组织部门纪检组长对单位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随机交叉检查,从制度上有效保障规范行政执法。本报记者洪继东 文/图

原标题: 都江堰率先试水行政执法全程电子监察 整治执法“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