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品质提升行动 成都构建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新优势
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成都,这座城市人口超千万、经济体量过万亿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把握住国际标准化向社会领域扩展的时代脉搏,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抢占先机,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推动标准在城市建设管理、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构建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新优势,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亮点工作
关键词:标准化
全市近500家企业上传1482项标准
为不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完善标准化制度建设,重点促进技术标准创新,积极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标准化发展效益,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近500家企业上传1482项标准,涵盖2005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328个、行业标准142个、地方标准13个、企业标准999个。
标准已然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促进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十分有效的手段。制造业领域,在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TC/SC/WG)6个,在蓉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TC/SC/WG)23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871项、行业标准2180项,发布地方标准403项;服务业领域,深入推动楼宇经济标准化建设,编制了《楼宇经济术语》《绿色商务楼宇评价导则》等国家标准草案,积极申报国家楼宇经济标准化试点;农业领域,加强对崇州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蒲江国家柑橘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指导,新增2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将《哲罗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等5项相关农业地方标准列入2017年度成都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记者还了解到,市质监局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增成都市社区综合减灾服务标准化试点、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服务标准化试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化试点3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此外,还持续推进新津县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和新都区市民服务中心国家级试点项目。创新开展市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工作,组织制定《成都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评价细则》,启动首批11家单位的申报建设工作。
关键词:质量强市
获四川质量奖13个、四川名牌516个
引领未来五年成都质量创新发展,高标准编制质量发展规划,市质监局编制出台《成都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2017年推进品质提升暨质量强市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深入开展。据介绍,开展中国质量奖创建工作,共组织发动4家企业、1家医疗机构和1名个人申报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截至目前,我市已斩获四川质量奖13个。
在四川名牌建设中成效几何?记者了解到,在十二届四川名牌创建中,我市共获得四川名牌516个,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有力助推产业升级发展。此外,龙泉驿区“全国汽车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验收,青羊、高新、新都和大邑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5个,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
值得关注的是,市质监局下“大力气”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构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大格局。制订《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落实税务领域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方案》,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开展自贸区治理监管工作,编制完成6项指导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标准;积极布置落实国家城市信用监测工作。
市质监局质量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质量管理工作要抓好“提质量”“强标准”“创品牌”三大工程,牢固树立“品质成都”的质量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发展原则,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开创成都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成都法治质监、智慧质监和廉洁质监作出新的贡献。
典型点位
“标准化+三医融合”促进温江区健康医学成为国家标准蓝本
温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联合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管委会围绕成都医学城健康服务及园区标准化建设,组织“三医”企业开展分类别、小集中、全覆盖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培育标准发展动能、优化标准发展路径,为标准引领“三医融合”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目前,成都医学城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三医融合”特征的完整产业链。有“三医”类企业300余家,重点企业80余家。医学上,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42个,引进博奥生物、希氏医疗等研发机构43家;医药上,聚集了科伦、百裕、百利、海思科等生物医药重点企业65家;医疗上,入驻了华西温江院区、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精神卫生研究院等高端医疗机构11家。
园区规划、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共性需求;运用标准化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引领“三医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在一场来自科伦药业、升和药业等“三医”领军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会中,为怎样构建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生态圈,理清思路、凝聚合力。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发挥标准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2017年初,温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联合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启动“标准化+三医融合”行动。双方围绕成都医学城打造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的“千亿医学城”发展定位,为 “三医融合”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促进温江区在健康医学、健康电子档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成为国家标准蓝本。
目前,西部首个标准化事务所——“成都医学城标准化事务所”已正式落户温江,将进一步推动该区生物医药产业抢占标准制高点,树立行业话语权。
先进施工工艺诠释“工匠精神”
近3万平方米的地下室彩色环氧地坪平整度控制标准为4毫米,采取分块浇筑、二次收面等技术措施;屋面透气孔采用不锈钢制品,中部设置在分格缝交汇处,侧面设置在女儿墙上,兼顾功能和美观……走进成都建工集团四公司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二环路东四段的伊泰·天骄项目,记者近距离感受了一把质量超越国家标准,达到精品工程要求的优质项目。据悉,该项目已揽获绿色亚洲人居环境范例项目、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金奖、成都市首届政府质量奖等等。不止于此,如今,该项目已参评中国建设质量最高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谈及伊泰·天骄这个项目的主要质量特色,成都建工集团四公司总工程师谢惠庆手随意指向墙角边的管道说道,这里穿墙封堵严密、做工讲究。而该项目的26个质量特色被谢惠庆如数家珍。据介绍,这个项目修建之初,成都建工集团四公司就制订了创“鲁班奖”的质量目标,公司质量部门人员跑这个项目更是不下百趟。
“从道为本、安康为要、绿色为先、精细为宝、创新为策、卓越为高”,或许正是这样的管理方针,让成都建工集团四公司把质量工作作为重要战略抓手,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施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责任制。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抓落实,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质量和材料采购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坚持“4+1放线复核”“两表一证”“外墙基层、面层拆架前检查”制度,所有人员持证上岗,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在关键工序设质量控制点,做好专检、自检、互检工作,并坚持交工前的内部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主体质量的基础上,从细节上消除质量通病,提升工程品质,以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和先进的施工工艺诠释了“工匠精神”。
记者还了解到,成都建工集团四公司引进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环境、服务质量水平。而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更是全面负责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战略的调查、研讨和制订。正是这个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公司,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经营氛围和市场经济秩序,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作贡献。
心语心愿
加强品质成都建设 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成都企业可加强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协作,建立央地协力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日前,由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智能制造与标准化知识讲座举行,来自成都市各区(市)县的20余位政府标准化工作人员,120余位企业及科研院所代表参加,纷纷就如何以智能制造产业为抓手,加强品质成都建设献计献策。
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知名标准化专家、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表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作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战略合作单位,将加强标准化资源在西南地区的布局,成都企业可加强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协作,建立央地协力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制造业标准化项目,推动成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主要趋势,对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市质监局标准化处苟洪涛看来,标准和质量让城市更美好,举办智能制造与标准化知识讲座,就是落实品质成都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市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近期获批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及标准验证检验检测试点两套牌子,将积极为成都市产业发展做好标准化服务。”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常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成都市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不断积聚国内外标准化资源,为成都发展当好标准化“店小二”,以标准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王雪钰 摄影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