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市场化融资渠道正在分流银行存款资金
近期多家国有银行已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队伍,即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础上上浮10%。
事实上,五大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从去年年中开始的银行内部“钱荒”持续时间之长是罕见的,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最大困境。如果“钱荒”长期持续下去,不排除引发局部或者一些银行的支付危机金融风险。为缓解金融紧张局面,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3750亿,这是近一年来央行公开市场的最大规模投放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在内部施策,应对“钱荒”。
这背后的两个现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一是央行大肆放水流动性的背景。这个背景是在外汇占款较大幅度增加情况下的放水。去年10月、11月两个月外汇占款增加竟然高达8400亿元人民币,即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8400亿元。根据20%存款准备金率的5倍乘数效应,理论上市场创造出的货币可能高达4.2万亿元。在此背景下,仍不能缓解市场紧张状况,足以看出银行间流动性资金之紧张。
另一方面五大行动议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说明五大行内部资金也呈现趋紧状态。而一直以来的“钱荒”主要“荒”在银行,银行中主要“荒”在中小股份制银行上。五大行资金并不紧张,往往成为给中小股份制银行输血的施救者。假如五大行也出现流动性问题,那么,整个银行体系“钱荒”危机程度将异常严重。
“钱荒”的根源在于管制利率制度与市场化融资价格的矛盾升级。已经占到社会总融资量半壁江山的社会民间融资正在冲击着死板一块的银行体系。民间借贷、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融资价格已经几倍于管制利率水平,仅互联网金融的“宝宝们”给银行带来的冲击之大就出乎市场预料,特别是正在蚕食银行的低成本活期存款资金。管制利率已经对市场资金失去吸引力,社会市场化融资渠道正在分流银行存款资金,而银行几乎已经失去竞争力。这是银行持续性“钱荒”的根源所在。
需要提醒的是,传统银行已经被逼到了死角,只有丢掉“传统”、垄断、老大思维,适应新经济新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并且顺势而为,尽快全力发展新经济背景下的新金融,加大业务转型步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