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重建全程 丰富深化“雅安模式”

04.09.2014  10:35

叶壮在我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调研 记者 张毅

雅安日报讯 昨(3)日下午,省政府秘书长、市委书记叶壮专题调研群团工作,并看望慰问群团组织工作者,感谢他们为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叶壮要求,全市各级群团组织要深度融入重建全程,继续丰富、深化社会管理服务“雅安模式”,让“雅安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灾后恢复重建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戴华强,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徐其斌,副市长赵京东一同调研。

调研中,叶壮深入雅安市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了解中心协同社会组织依法、有序、有效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治理等情况;在市总工会,察看“三中心”服务职工、群众工作的情况;在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他鼓励大家要继续围绕重建中心,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组织。

在随后召开的汇报会上,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主要负责人分别围绕群团组织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中心、助力县域经济整体跨越、参与社会治理、做实惠民服务、弘扬社会正气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发言。

听取汇报后,叶壮对全市群团组织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以来,在全市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群团组织主动有为、创造创新地工作,想抗震之所想、急救灾之所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被省委领导肯定并推广的社会管理服务“雅安模式”,正确引导和服务社会组织,及时有效地将社会各方的爱心送到了灾区困难群众身边和心上。

叶壮指出,新形势、新任务对群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广大群团组织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全市各级群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意识,找准群团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不断推进组织、工作、服务的全覆盖,为雅安打“硬仗”,补“欠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叶壮强调,群团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市各级群团组织要深度融入重建全程,继续丰富、深化社会管理服务“雅安模式”,让“雅安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灾后恢复重建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做实扶危济困。要畅通社会各界人士向灾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善意的渠道,通过群团组织的优质服务整合资源,把雅安灾后恢复重建中的招善引慈工作做大,把扶危济困工作做实,让灾区困难群众早日渡过难关,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二是优化工作理念。要扩大视野,把群团工作放到“五位一体”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去定位,放到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上去谋划。积极培育、引导、管理社会组织,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群团组织,做到“软任务、硬服务”,向群众、向社会组织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回应社会各方需求。

三是激励感恩奋进。要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旗帜鲜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激发大家的重建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履行重建主体责任。胸怀感恩之心、心怀感激之念,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幸福美好家园。同时,通过持之以恒的感恩教育,形成风清气正的重建氛围和推动灾后重建的正能量,为全面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夯实思想基础。

四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群团组织要主动作为,做好整合、服务、对接工作,使社会组织的爱心善意能够送到最需要帮助的灾区困难群众身边。同时,要在服务中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正面引导和规范管理。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力戒行政化倾向、衙门式工作作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好,帮助老百姓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使雅安的重建更有特色、有亮点、有声音、有成效,更好地丰富社会管理服务“雅安模式”的内涵。

叶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群团组织在打“硬仗”、补“欠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履行职责;要建立政府与群团组织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与群团、群团与群团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解决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困难;要加强党建带群建工作,把群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带思想、强政治,带组织、强基础,带作风、强素质,促进基层群团组织建设;要加强群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群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各级群团组织和群团干部要牢固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奋发有为、合力攻坚,不断开创雅安群团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