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高产中蜂选育育种材料与方法创新项目2016年专家咨询座谈会在成都邛崃召开

21.12.2016  11:33

  2016年12月17-18日,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盆地高产中蜂选育与育种材料创新”项目2016年专家咨询座谈会在成都、邛崃召开。咨询座谈会由项目负责人王建文主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委会副主任、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薛运波研究员等专家应邀到会咨询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四川省蜂业技术开放研究所、项目合作单位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四川农大、成都众鑫种蜂场的项目参加人员参加咨询座谈会。

  项目负责人王建文首先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和2016年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针对我省中蜂养殖缺乏优良蜂种和生产水平低的问题,利用我省丰富的中蜂遗传资源进行盆地高产中蜂的选育与育种材料创新。

  2016年开展了中蜂遗传资源特性调查,到阿坝、甘孜、等地18个区县调查中蜂遗传资源,采集中蜂样本142个。开展中蜂形态测定样本54群,共计810只工蜂形态测定工作,并进行数据分析。建设完善了育种场设施。

  到会专家就项目研究工作提出了既先进又具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薛运波研究员长期从事蜜蜂人工授精研究和实操,具有丰富的蜜蜂育种实践经验。他指出,四川省中蜂遗传资源得天独厚,目前我国认定的9种中蜂遗传资源中,四川省就有5种,为中蜂选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基础。由于蜜蜂蜂王与雄蜂自然交配在方圆10多公里的空中进行,且蜂王要与10多只雄蜂交配,给蜜蜂选育造成很大困难,所以,他建议必须使用人工授精进行中蜂选育。他还强调,因为中蜂雄蜂精液很少,中蜂王生殖结构特殊,人工授精更加困难,必须选定专人进行培训和长期研习,才能保证中蜂选育更加有效。

  国家蜜蜂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山东农大胥保华教授建议: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处2016年委派国家蜜蜂遗传资源委员会已经开展了四川藏区中蜂遗传资源调查和经济性状考察、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水平鉴定,项目组可参考或利用这些数据评价四川省有关生态类群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应力。用于培育盆地高产中蜂的父系和母系蜂群,除非全部开展人工授精,否则不同的近交系不能饲养在同一场地。对于2017年的工作,主要是培育高产中蜂近交系,同时还要考虑培育抗病(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近交系,在测定配合力后,不同近交系组合的配套系蜂群可做到既高产又抗病。成都众鑫种蜂场是重要的近交系建立、保存和高产配套系培育实施场地,要加强技术人员力量,至少一人懂得蜜蜂良种选育原理和技术路线,熟练掌握蜜蜂人工授精技术。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彭文君研究员指出,必须从开始就注重做好育种记录,完善系谱档案和保存其它研究资料。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李志勇研究员建议,由于目前中蜂育种分子标记研究很少,必须下大工夫研究,才有可能找出我们需要的中蜂育种分子标记。

  最后,项目负责人王建文表示,根据项目计划,以后每年还会开展专家咨询座谈会等类似活动请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各位专家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项目实施,加强合作,希望项目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