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申遗 阆中17处遗存入列预备清单

23.10.2014  14:39

  10月20日,从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获悉,在日前召开的《蜀道申报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初步方案》专家咨询会上,蜀道申报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确定,阆中市古城、老观古镇、天宫院村等17处遗存榜上有名。预备清单申报材料将于11月底前上报国家相关部委批准后,明年1月前送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备案。

  据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调研员宋雪岭介绍,按照与蜀道关联性的强弱和保护状况,蜀道申报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分为“核心资源”与“备选资源”两类。记者看到,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现清代四川贡院)、观音寺、汉桓侯祠等10处遗存进入“核心资源”目录,汪家楼、老观古镇、五龙庙、天宫院等7处进入“备选资源”名录。

  “阆中入选申遗预备清单的项目包含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宋雪岭说,申报机构将对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对遗产地各种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后,按省申遗办的要求,将音像、图片、文字和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报送省申遗办,最终确定蜀道申遗预备清单名录。阆中市入选资源大多作为蜀道文化遗存入选,仅锦屏山省级风景区作为蜀道自然与生态环境类遗存入选。此外,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贡院、圆觉寺、状元洞读书岩石刻、佛子洞摩崖造像、大象山摩崖造像、秦家大院6处遗存进入米仓道相关资源名录候选。

  据悉,蜀道申遗报相关部门审批后,下一部将完善蜀道线路的完整性。近期,考古专家开展米仓道阆中至成都段、阴平道和荔枝道的资源普查,还对线路上未标明的商业集镇、衙署等文化遗存进行补充标注。对阴平道、荔枝道文化资源点补充完善。明年将完成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申报文本。

  宋雪岭告诉记者:“阆中是蜀道申遗的重要砝码,米仓陆路和米仓水路都经过阆中。”米仓道起于汉中,止于成都,在川东北地区呈网络状分布,由米仓陆路和米仓水路组成。米仓道是金牛道未开通前唯一一条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相连的通道,是我国最早的国道。

  目前,阆中市已成立申报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遗产地管理单元保护规划的编制,制订区域内遗产地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还将承担遗产地资源调查、音像及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对阆中境内蜀道分布、路径走向的全面摸底,已形成《阆中古蜀道考察》、《阆中古蜀道相关文献资料》等文本,以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记录古蜀道的风貌特征、遗址遗存以及相关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