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揽趣】刻在石头上的巴中

29.05.2015  11:32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庞峰伟) 巴中盛产花岗岩、大理石、白花石等石材,是石刻石雕的天然材质。千百年来,通过工艺人之手,很多石材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有石窟、明清碑刻、红军石刻、将帅碑林等多种类型,其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美,种类之繁多,研究价值之高,全国少有。巴中也被称作“刻在石头上的城市”。

在近日巴中市召开创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工作汇报会上,巴中专家透露,在巴中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沙溪、龙门等地现存有60余处摩崖石刻造像,保存较好的有88龛,一万余尊,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其中南龛石窟的双头瑞佛像是典型的佛帐龛,也是全国仅有的高浮雕石刻像。

专家还介绍,在南龛石窟造像的老君洞内,三面石壁上镌刻着众多唐朝以来文人雅士游览的诗词歌赋。其中以摩岩石刻《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最为著名,当地有说法认为是杜甫墨迹,“是巴中古书法石刻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阅相关研究文章发现,对这一说法,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如有研究者在《宋代巴蜀地区石刻杜诗1》一文中写道:“杜甫的石刻手迹,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三处杜甫手迹,除发现于洞庭湖中的石刻目前尚无争议外,四川巴中南龛石窟石刻,目前学界倾向于为宋人伪作,而非杜甫手迹。另外一处,就是射洪县金华山石刻,学者普遍认为是杜甫本人的手迹。

无论该石刻手迹是否为杜甫真迹,近年来,巴中的石刻艺术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该市分别围绕石刻艺术进行资源普查、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活动,形成一系列研究和创作成果,创作出版了大量文艺作品和理论研究图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