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揽趣] 中江挂面细如丝 千年工艺待传承
16.05.2016 23:00
本文来源: Sichuan.Scol.Com.Cn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朱雪黎 整理)每当和煦的阳光照进中江县杰兴镇凯江河畔的觉慧村,40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子,房顶就变成雪白一片,仿佛披上了一层“白纱衣”。走近仰头一看,才发现是一架架挂面,每一架都有4米多高。根根挂面,细如发丝。
这就是当地名气响当当的“中江挂面”。家家户户以手工制面为生,这个背山面水的小村子,也被当地人亲切地唤作“挂面村”。而这门手艺,据说已流传千年。
“中江手工挂面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年过五旬的钟标稳,是中江手工挂面非遗项目传承人刘光初老人的门徒。他介绍说,明朝初年,做挂面的手艺就已在民间流传。明清时候中江挂面行销各地,道光年间中江挂面达到全盛时期。清代诗人王朗山在《玉尺山人诗抄》中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正是此番景象的写照。蜀中名谣“中江挂面保宁醋,橘子出在赵家渡”,说的也是中江挂面与阆中的保宁醋、金堂县赵镇的橘子一样,很早便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民国1931年版《中江县志》记载中有相关描述:“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
本文来源: Sichuan.Scol.Com.Cn
16.05.2016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