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揽趣:“一门三孝”动古今
德孝高风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朱雪黎) 德阳市旌阳区孝泉古镇,距成都75公里,是川西平原历史悠久的古镇之一。
孝泉因德孝而闻名古今。这里诞生的“一门三孝”故事“姜诗孝亲”“涌泉跃鲤”“安安送米”成为德孝文化的典范,流传千年。
民间围绕此事演绎出了多个传奇版本。在当地,其中一个版本因细节丰富,流传最广。
相传,东汉广汉郡雒县汛乡(今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有一姜姓人家,其子姜诗,字士游,自幼聪明,与当地大户庞盛之女庞三春结婚。姜母害眼病,梦中神仙告知“临江水可治”。姜诗遂辞官,千里背母回到老家。庞三春每天从七八里外的临江中挑水为婆婆洗眼。
但姜诗姑妈之女秋姑,爱搬弄是非,在姜母面前说庞氏坏话,致使姜母刁难庞氏,庞氏始终无怨言。
有一天,庞氏挑水回家,路遇太白金星为坐骑讨水喝。庞氏生性善良,一口答应。但看着两桶水瞬间被喝光,庞氏心中暗自叫苦。金星看了,笑着给了她一条鞭子,让她拿回家插在水缸上,便可不用再挑水。庞氏半信半疑,将鞭子拿回家插在水缸里。水缸霎时水满,且舀了又满。
姜母见庞氏没挑水,水缸却天天是满的,深感奇怪。秋姑趁势又在姜母面前造谣生事。姜母听后,拿秤砣砸烂了水缸,把鞭子扯成五节,并强逼儿子姜诗休妻。孝子姜诗无奈写了休书,庞氏被姜母赶出了家门。此后,庞氏借住在白云庵,拣柴为生。尽管受尽委屈,每天依旧用拣柴卖得的钱,买鱼烹好后托邻居送给公婆。
“安安送米”塑像
姜诗的儿子叫姜石泉,也称为安安,当时只有七岁,他担心母亲庞三春在庵堂里挨饿,便每天把自己要带入私塾的白米积攒一把藏在土地庙的小洞里。日积月累,安安终于背着积蓄起的一小口袋米前去看望母亲。这也便是戏剧中常出现的“安安送米”典故。安安除上学、侍母外,还顶替母亲到临江挑水为奶奶洗眼。不久,安安不小心掉进江里淹死,姜氏夫妇悲痛万分,又怕母亲知后加重病情,遂谎称安安仍在上学。
姜氏一门三孝,感天动地。不久,舍侧冒出一股清泉,味同江水,并且每天从泉中跳出鲤鱼一双,供庞氏孝敬公婆,这就是人们说的“涌泉跃鲤”故事。后姜母怀疑,邻居怎么会长期平白无故地送鱼给自己吃?追问其故。才知是儿媳庞氏被休后仍一片孝心,终于回心转意,叫姜诗接回庞氏合家团聚。
三孝祠
如今,孝泉古镇德孝之风犹存。20世纪80年代后,当地建起“三孝园”,塑有“一门三孝”故事雕像。1996年,当地又投资修建了“中国德孝城”。2000年开始,当地开始举办孝文化旅游节。同时,孝泉还在四川省率先开展“孝子孝媳孝星”“好公公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至今已延续近20年,目前已评选出数百名孝子孝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