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味”立法监督助脱贫

30.12.2020  19:08

  “自从有了它,我们有了脱贫奔小康的‘法宝’。”2020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的村民们说。

  “我们扶贫任务很重。幸好这个‘法宝’及时出台,让我们的扶贫工作有了法治保障!”一位来自蜀地的基层扶贫干部感叹道。

  他们言谈中的“法宝”,是2015年4月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下称《条例》)。这是四川在构建“大扶贫”战略格局背景下颁布的首部农村扶贫工作地方性法规。

 

 

  《条例》自2015年6月1日颁布实施。它作为全国第一部贯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地方性立法,填补了地方立法空白,“”出了四川特色。从此,四川扶贫开发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序章:为扶贫工作立良法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提升到关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位置,明确了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地位,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2015年5月1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条例》新闻发布会。

 

  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川省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省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省份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2015年,全省有11501个贫困村,88个贫困县,168.48万户贫困户和497.65万贫困人口。

  如何以法治规范农村扶贫开发活动?

  如何用法律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解决农村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

  立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2013年,四川省扶贫移民局申报的《条例》被省政府列入“2013年四川省拟订地方性法规调研论证项目”立法计划。其后,四川省人大农委、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法制办会同省扶贫移民局,奔赴甘肃、贵州、云南、湖北、重庆、广东等地取经。同时,《条例》征求了50多个部门和市州意见,网上“晾晒”,反复修改形成最终《条例》草案,并在省人大常委会上历经三审,2015年4月1日,在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高票通过。

  顺势而为,应时而生。

 

康巴高原家庭农场采摘雪菊花的丰收场面

 

  《条例》共9章61条,分别为总则、扶贫开发对象、扶贫开发措施、社会扶贫、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谁来扶贫?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在《条例》中得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得以建立。

  用啥扶贫?《条例》明确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机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扶贫开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减贫任务,建立动态的稳定投入机制,逐年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怎样扶贫?《条例》全方位多层次完善扶贫开发措施,对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对干部驻村帮扶、智力支持、社会各界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条例》的颁布施行,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四川的重要举措,为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四川省扶贫开发工作步入了法治化新阶段。

  从此,在四川扶贫开发工作中,有了强有力的助推“法宝”,法治之光闪烁,照进现实与梦想。

 

助推:以执法检查开启有力监督

 

  “饮用水怎么保障?请把水龙头打开给我们看。

  “这里最主要的地方病是什么?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农牧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在德格县柯洛洞乡然卡村贫困户扎错的家里,当地的扶贫干部接受了执法检查组的连番发问。

  从成都到色达,从色达到德格,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每天八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回两千多公里——这是2019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条例》执法检查时,第四组的行程。

  “你家是因为什么致贫的?”来到泸定县杵坭乡瓦斯营盘村杨治平家,执法检查暗访小组问道。64岁的杨治平患有肺结核病,正在治疗之中,家中只有女儿和老婆是劳动力,一个8岁的外孙女是脑瘫患儿,每年治疗费巨大。这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再加上2014年修房子欠下四五万元的债,杨治平一家过得艰难。

 

稻城县巨龙乡举冲村新居一景

 

  尽管2016年得到的救济和慰问金有上万元,但脑瘫外孙女每年两三万元的治疗费,把杨家拖向贫困的深渊。

  当天,暗访小组将此情况提交执法检查组“情况讨论会”,执法检查组建议将该户纳入省残联每年免费治疗脑瘫的名额内,解决该户因病致贫的问题。这是2017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条例》执法检查时,第八组暗访组开展执法检查的一个片段。

  自2015年起,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把《条例》的执法检查作为全省精准扶贫的“推进器”。

  五年多时间,八次组织,每次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带队,分为明察和暗访多个小组,分赴凉山、阿坝、甘孜、广元、宜宾……执法检查组的成员脚步几乎踏遍四川省贫困地区的每一寸土地。

  产业发展有同质化趋势怎么办?

 

执法检查组走过的德格县山路

 

  执法检查组建议,因地制宜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避免扶贫工作简单化倾向。按照全产业链理念打造产业,积极发展产品加工,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如何破解?

  执法检查组建议,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分类救治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推动省市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行结对帮扶行动;推广泸州市医疗扶贫“四个100%”经验,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医疗能力建设,加大对贫困患者医疗政策兜底力度。

  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短缺较突出、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执法检查组从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精准化水平、进一步夯实扶贫开发基础、进一步科学实施“贫困退出”等方面提出建议……

  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方式,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促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高效推进。

 

蝶变:只为当初的一声承诺

 

  “我们一定要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力工作,不断开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2015年5月19日,在《条例》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承诺。

  言犹在耳。2020年7月2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新初作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这五年来,贯彻落实《条例》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报告可见一斑:

  各地各部门严格对照《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关于扶贫开发对象识别程序、管理要求及扶贫标准等规定,因人因户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坚持扶真贫、真脱贫。2019年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在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61个县(市、区),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188.8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户37.63万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3.76万户,获得了最全面、最真实、最准确的一手数据。

 

 

  各地落实《条例》第十七条规定,2020年6月底全省“十三五”136.0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部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累计达57.6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累计达7.4万公里,完成7568个行政村电网升级、11501个贫困村通光纤、10954个贫困村4G覆盖,解决288.31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阿坝州实施电力扶贫项目215个,解决3.9万名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实现所有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通光纤率100%。凉山州2013年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2.1万公里,彻底结束了“溜索时代”。

  各地落实《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选准优势特色产业。全省2019年实施农业产业项目10558个、农业产业带动脱贫20.95万人,“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用标企业、用标产品达2039家、4593个……

  当重回检查组走过的德格县柯洛洞乡然卡村贫困户扎错家,她的新居整洁明亮,院子里开辟了一块地,用大棚种植着蔬菜。门口的一间小屋作为缝纫室,用小作坊的收入来补贴家用。扎错的脸上笑容明亮,带着对新生活的感激和希望,对着镜头笑道:“谢谢党的好政策!

  她家的窗外是崭新的康巴高原:安全舒适的藏式民居拔地而起、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生机盎然、新颖现代的乡村学校里书声朗朗……

  再远方是泸定县境内的川藏第一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泸定大渡河大桥。它的建成通车为过去深度贫困的藏区插上了发展的翅膀……

  种种例子,不胜枚举。如今,在四川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间小路蜿蜒其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曾经贫困的地方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625万减少到2019年底20万、年均减少1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0.3%,甘孜、阿坝、凉山所有涉藏贫困县全部摘帽,四川省连续4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被综合评价为“”的等次。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时光见证了四川的蝶变。在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四川省的扶贫画笔挥洒得格外遒劲,答卷力透纸背。

  而在这一路上,当初被村民干部称为“脱贫奔小康‘法宝’”的《条例》,已经成为依法实现和维护贫困群众利益、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发展的“利器”,规范着四川扶贫开发工作,一路同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站在“十三五”收官的尾声,即将吹响“十四五”号角之际,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为本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履职尽责,贡献出人大作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