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蛟龙”号上的“80后”
作者 林春茵
“0,-1000,-3000,-5000,-7000,-∞”,这组描绘在“蛟龙探海”蓝色T恤上的数字,是唐嘉陵的职业理想,作为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主驾驶之一,这位“80后”曾经抵达深海7062米处,创造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而除中国外,全世界拥有深潜技术的也不过只有美、法、俄、日几个国家。
4日10时,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母船“向阳红09”船从福州马尾港起航,赴西北太平洋,开始2014年—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暨中国大洋35航次的第一航段。唐嘉陵和他的同事们将往位于太平洋海域麦哲伦海山区中部的采薇海山富钴结壳勘探区进行底栖生物和结壳调查。
记者9时赶到福州马尾港时,现场已是人头簇拥,“向阳红09号”考察船张满横幅挂满旗,身穿统一蓝T恤的船员们被热情洋溢的市民团团围住,热烈交谈。
“海上作业并不枯燥,相反,每一天都很有意思。”唐嘉陵从小怀揣科学梦,2007年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毕业,即通过选拔招考,成为中国首批潜航员。
此后至今,每年有几个月在海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80后”们常见的休闲方式,如“平时咱们很方便地上网看个电影,这些都做不到,”唐嘉陵并不以为然,“蛟龙号要保证日常维修,这花时间,下潜的话工作安排得很满,节奏很快,时间过得更快,另外我还固定每天两个小时运动。”
像唐嘉陵一样,长着黝黑面孔的“80后”科考人员,占据了船上96名船员的一半。政委陈崇明表示,队伍年轻化是此行团队一大特点,“35岁以下人员占47%,研发队伍比以往航次都少,而科学家和操作维护人员的数量则比过去任何一个航次都多。”
“这意味着蛟龙号和我们的深潜技术越来越成熟。”28岁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技术人员任玉刚向甲板上的船员们挥手再见,他参与蛟龙号的研发维修,刚随船从南海归来,“每个航次都轮换队伍,蛟龙号慢慢从试验走向应用,档期会越来越满。”
扎着马尾笑容可掬的张奕是第二批次潜航员,当媒体镜头对准她的笑脸时,她调皮地拿出手机“对拍”,同时入选的6位潜航员最长28岁,最小23岁,1988年生的她正好取了中间数----25岁。
剪着蘑菇头的“90后”女孩赵晟娅是另一名“小龙女”,尚在大连海事学院读研时就通过选拔,和张奕一道成为中国首批女性深海潜航员。
“每一位航海类高校的学生都把自己当做是海洋人,能接触到中国海洋事业最先进的装备蛟龙号是我的梦想,”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学院的张奕此前对媒体表示,“深潜事业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降低门槛。”
7000米,蛟龙号具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其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3日晚会见蛟龙号科考人员时,称誉这群“80后”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深潜勇士”。
全球至今深潜至万米深海的人或只有两位,唐嘉陵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三个,而任玉刚则希望马上能“补回来”看一场《变形金刚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