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虚假大学警示榜 舆论指责相关部门

26.05.2015  11:03
      一周舆情(2015.5.18-2015.5.24)

        上周,本地舆情聚焦有二:一是“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四川有三所学校上榜,其舆论表现为指责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二是,网传牛奶制品有肉毒杆菌被召回,多部门均确认消息为假,打击谣言还得多方共同发力。

网友转发“野鸡大学”排行榜,舆论指责相关部门不作为

          上周,某网站发布了“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一些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其中四川华商学院、四川财经管理学院、四川中山学院三所学校“榜上有名”。

            在在高考临近的时间节点上,这样一份榜单前后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CCTV、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广州日报、湖南卫视、深圳卫视、腾讯教育及其官方微博等几百家权威媒体的同步或追踪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与此同时由虚假大学衍生出的别称“野鸡大学”一度成为了网络热词。

            纵观整个舆论,网友的评论、转发尽管包含着愤怒和指责,但是就整体来看,网友们的舆论最后大多都趋于一种提醒的意图,就“野鸡大学”纷纷广而告之,提醒自己的家人亲属谨防上当受骗。

            相对于网友们的实用性舆论倾向,媒体的讨论把矛头指向了官方的不作为。以新京报为例,其文章《公众需要官方版“野鸡大学”黑名单》就直接指出:“大学网连年发布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为何鲜见官方的反应和动作?”随后,“官方的反应和动作”成了个各大网络媒体评论竞相讨论的焦点。

            首先,教育部门成了众矢之的。舆论就最先发布的虚假大学榜单不是教育部门,指责其没有把好“年检关”,警示、曝光做得不够,由此希望教育部门能提供一份官方版的“野鸡大学”黑名单,并加大取缔和打击力度,防止“野鸡大学”年年有的情况再次出现。

            其次,工商、公安等部门也没能幸免舆论的发难。舆论认为“野鸡大学”已涉嫌诈骗等违法行为,也没有见相关职能部门有所行动,这是严重的失职。由此,舆论希望,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招生广告及其他招生运作行为的监管,遏制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等行为。

成都牛奶饮料含肉毒杆菌?谣言为何能掀起大风浪

        上周,一则“牛奶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喝饮料会导致白血病”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上被广为转载,内容中牛奶饮料、白血病、召回等关键词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而旺仔牛奶、可口可乐、爽歪歪、娃哈哈等饮品企业被提及在内。当日在新浪微博输入关键词“妇幼”、“肉毒杆菌”,发现相关消息竟有数百条之多。舆情大有发酵之势。

          不过好在,成都市市食药监局、市卫计委、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及时辟谣,他们均表示从来没有发布过类似提示或通知。随后,新浪微博不少转发此消息的微博基本提示为假消息,网友的转载量也逐步降低,网络舆论从惊恐、震惊逐渐回落到了对谣言的理性认识和批判上。由此,整个网络舆情得到回落。

          然而事实上,通过整理发现,此则消息并不是一条新的谣言,在今年早些时候,新华网的文章《“饮料含有肉毒杆菌”为谣言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就专门指出牛奶中含有肉毒杆菌系谣言。

        但是为何此类谣言能再次扩散呢?对此,舆论有过探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则谣言能够流传开,造谣者抓住了两点:一是用了“妇幼保健院”、“小孩”等大众比较相信的信源和比较关心的对象,成功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二是利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比较关注和“宁可信其有”的心理,随手一转,谣言便像病毒一样蔓延。

        由此要打击此类谣言,网友就要提高自身的鉴别意识,对于类似的消息最好先查一查,不轻易传播,不扩散谣言。当然,此类谣言涉及的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积极作为,对于谣言信息,要及时辟谣,避免其扩大化,各大媒体也应严格自律,对没有获得专业机构或政府核实的信息,不轻易扩散;当然,对恶意散布谣言的个人或组织,公安机关理应按照法律法律对其严惩,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