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虚位”12年 中医药终中标

23.03.2015  19:37


时间:2014年4月5日

来源:《科技日报

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内容:

四川科技进步特等奖宁缺毋滥

虚位”12年  中医药终中标

    科技日报成都4月4日电  (记者盛利)在4月4日召开的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空缺12年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终于“名花有主”——全球首次采用国际公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证实“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机,首次开展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证候规律系统研究,创制全球首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获此殊荣。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完成的该项研究,围绕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证候特征”、“临床疗效”等,以现代医学“证候—治法—疗效—新药—产业化”为主线,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对603例糖尿病患者,开展基于循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中医证候规律系统研究。通过研究证实,“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机,同时对其证候特点、演变规律、关键因素等有了新的认识。

    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段俊国说,传统中医理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主要基于古籍文献和临床经验,缺少前瞻性的偱证证据、缺少符合国际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即没有实践中的证据。此项研究的成功及其基本病机的发现,为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创制重要新药等提供重要基础。

    在该研究基础上,段俊国团队成功创制出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药“虚瘀并治中药复方芪明颗粒”,成为国内第一个基于项目创新理论的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适应症的上市销售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表明,它能减少7.6%的“终点事件”,即失明病变不再发生变化;中度视力丢失率减少13.13%,持续视力丢失率减少10.47%。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说,特等奖评选多年来坚持宁缺毋滥的严格评选标准。该项目实现了基础理论新的发现,新药创制等方面新发明,集成创新方面新突破,并最终实现产业化。在专家评审团研究后,一次性高票通过。

    本届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共有247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奖,其中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占到44.1%。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已实现新增企业利润16533.8亿元。同时颁发的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由四川企业川大智胜“掌门人”游志胜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