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藏区看民生丨新生活从新房里“长”出来
□本报记者 刘宏顺 徐中成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7月10日,马尔康县梭磨乡代修村村民杨秀荣一早就与工匠交涉,“墙体平整度不够,砌好的‘火儿头’必须推倒重来”。“火儿头”是藏居中最重要的装饰之一,杨秀荣对其十分重视。为筹建新房,杨家人前年就着手准备木料、石头、泥巴等材料。
杨秀荣家的旧房子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这座砖石结构的小平房,在外地学唐卡归来的儿子眼中有点“跟不上形势”——煮饭没有锅灶,是原始火膛,全家人挤在一个房间内,“睡觉不方便”。
对于修建新房,常年在外做药材生意的杨秀荣看得更远——村口的梭磨大峡谷自驾游游客越来越多,以后新房就可以发展藏家乐了。
杨秀荣不是村里第一个有这样想法的人。代修村村委会主任仁青尔甲介绍,最近3年,全村80余户村民中已有68户新修房屋。阿坝近年实施“藏区新居”扶持政策,每户新居政府补助两万元左右。
为吸引游客,杨秀荣尽量将自己的房屋设计得与众不同。“主体是藏式的,但藏居窗户小,采光不好,打算将二楼的墙体全部换上玻璃”。杨秀荣说,做生意时自己去过上海,设计灵感就来自这些地方的落地窗,“方便游客过来喝茶打麻将”。
但对发展旅游,全村意见并不一致。
56岁的周才富今年4月就完成了房屋主体工程,除去政府补助,还欠5万元左右的尾款。“养牦牛挣快钱”是周才富的观点。
搞旅游,养牦牛?争论在村里升温。仁青尔甲介绍,村里几次开会讨论,大多数年轻人赞成搞旅游,但年龄稍大的人认为应该搞见效更快的传统放牧。
周才富认为,梭磨乡古尔沟村是全乡公认的首富村,该村发家就靠一户人家养几十头牦牛,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已经过万元。对周才富的观点,杨秀荣针锋相对,“发展旅游的毛木初村,势头明显盖过古尔沟村”。
尽管意见还不完全一致,但靠环境也能吃饭成为大家的共识。仁青尔甲介绍,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村里年轻人自发成立护林队,大家相互监督,不准乱砍滥伐,严格监督建房用材指标。
更多的变化正在发生——“前些天,有村民要求我们组团去毛木初学习做菜,把山上的几十种菌子菜品包装一下”,“周才富的女婿买回50只小鸡,说养大后可送到周边的藏家乐,需求很大”。
规划与政策
创新资金筹措方式 加快藏区新居建设
阿坝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通荣:
截至今年6月,阿坝州13县已开工建设藏区新居4145户,开工率81%。为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除继续争取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外,今后我们还将创新性落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金用于藏区新居工程建设,做好农户银行申贷工作,争取对口支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藏区新居工程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