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让“社区事”变“自家事”引导实现共建共治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7日电 (汪泽民 周亮)广场上大妈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文化馆内歌声飞扬,孩子们正在声乐老师的带领下展示才艺……近日,蓬安县相如街道相如山社区的居民尽情享受着闲适安逸的生活。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近年来,蓬安县坚持党建引领,打破区域内“条块分割”治理壁垒,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引导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共治,推动社区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文化惠民演出进社区。周亮 摄共建共治 让社区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社区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百姓需求各不相同。蓬安县相如街道城南桥社区“大党委”改变原有管理架构,选派机关、社区、职能部门骨干力量进入“大党委”任职,由定点领导干部担任“召集人”,做好统筹协调,让社区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我们创新组织设置,构建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社区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蓬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导社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建共治,成立社区“大党委”15个,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共商共议辖区内公共事务、服务建设等议题,优化辖区资源并向基层服务、民生保障倾斜。
据悉,蓬安推行“契约化”党建,量化“大党委”成员治理职责,推行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举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支持社区一点工作经费、为社区解决一件难事、结对帮扶一户以上困难群众“五个一”活动,将社区治理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项目化;制定“大党委”双诺双述双评、服务全程纪实、回访测评公示制度,实行“双报到”积分管理,建立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台账,明确无职党员和志愿者服务事项,分类打分评定,及时张榜公示,接受居民监督;社区“大党委”书记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各成员单位工作情况,辖区单位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由“无责”变“有责”,由社区“大党委”向各成员单位定人、定岗、定责,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
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小区。汪泽民 摄一网统筹 实现事在网格办
“您好,我是社区网格员,来收集一下住户资料,请您配合,谢谢!”11月14日,蓬安县周口街道笔架山社区专职网格员韩苹来到水务局小区走访,入户收集住户资料,这样的工作韩苹几乎每天都做。“作为一名基层网格员,我们的职责就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隐患、调解纠纷等,搭好与群众的连心桥。”韩苹说。
据了解,水务局小区共居住76户居民。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风险点多等问题,长年困扰小区居民。如今,走进小区,只见绿植郁郁葱葱,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崭新的电动车充电桩、规范有序的停车位等,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小区建设越来越好,业主生活越来越舒心,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功不可没。”笔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祝冬林说,今年6月该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居民主动参与自治,大家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近年来,蓬安县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组织优势,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网格化治理格局。“我们优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5级网格管理体系,以居民小组、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位统一划分网格,整合党建、综治、民政、行政执法、市监、卫健等各类网格资源,调整设置网格354个,统一编制赋码,统筹社会保障、矛盾调解、‘双报到’服务等41项事项入格入网,让事事统筹办、全县一张网。”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说。
喊响承诺 全方位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走进蓬安县相如街道真武山社区,“爱心驿站”内,按照标准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急救药箱、充电设备、雨伞等便民服务设施及物品,户外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均可免费使用。
近年来,蓬安县深入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建成15个“六有”标准“红色驿站”,覆盖整个城区,集中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搭建起了临时温馨的“家”。
“加强社区治理,提升治理水平、服务人民群众是最终落脚点。”蓬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入驻社区开展专业性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壮大文化宣传、服务帮办、矛盾调处、慈善公益等志愿服务团队10余个,全方位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服务,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今年以来,社区“大党委”牵头开展小区环境整治、文化惠民演出、结对帮扶、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130余场次,全面整治违章搭建、违规占道、老旧小区改造等突出问题100余件,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雨污水堵塞、环卫设施差、治安无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群众一致好评。(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