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火焰耀非洲
——记两次援非沼气专家、江油市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公室干部李明江
中国沼气技术世界领先,而绵阳被誉为“中国沼气之乡”。从“诗意中国、李白故里、美丽江油”两次出发远赴非洲,先后以沼气技术专家身份援助尼日利亚和埃及,出色完成援非任务。他就是两次援非沼气专家、江油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干部李明江。1990年,李明江大学毕业分配江油工作,在农村能源战线上辛勤工作了22个年头,在沼气专业技术领域建树颇丰,曾获得沼气技术国家专利1项,在四川及至全国都小有名气。2010年和2014年作为中国沼气技术专家,他两次踏上了援非的遥遥征途,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尼日利亚和埃及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中国式沼气池在两国扎根发展,用沼气的蓝色火焰改变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浇灌了中国和非洲人民的友谊之花。
初征载誉,为国争光。 2010年5月,李明江被农业部选派,作为南南合作二期三批技援组中唯一的一个沼气专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人员身份远赴尼日利亚执行中尼二期南南合作项目。李明江到达尼日利亚工作地的第二天,他就和受援单位领导见面,主动要求对尼日利亚北方7个州的农业及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尼日利亚沼气池发酵原料种类、建池材料资源分布、风土人情及宗教习惯等情况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建造的第一口中国式沼气池,于2011年11月2日一次性点火成功,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尼日利亚国家方面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尼日利亚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接受了多家电视台采访,其中,尼日利亚国家农业发展基金《RURAL Beacon》(《农村灯塔》)杂志对中国沼气高新技术采访发文报导。并获得了联合国驻尼日利亚代表、尼日利亚联邦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尼日利亚联邦粮食安全项目协调官员共同签署的《完成任务嘉奖证书》。
重上征途,再创辉煌。 2014年11月,李明江再次被农业部选派,以中国援助埃及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兼沼气专家身份执行援助埃及农机和沼气设备项目。抵达埃及后,李明江就紧张有序地投入工作:与埃方农业专家见面,就中埃沼气与农机领域的科研合作进行交流,参观埃及农机研究中心和沼气研究中心,考察接受中国援助设备的养牛场和农机中心,到一些埃及农业机构考察调研;为了解当地沼气应用发展情况,他们来到埃及最大的沼气项目基地,义务为埃及中型沼气工程“把脉诊断,治病处方”,经过认真观察与分析,发现了沼气项目前期运行中出现的7项技术问题,并给出了7项解决建议。埃方技术人员非常感激,对中国专家的敬业精神十分赞佩。李明江带领的援埃及农技组高质量完成中国援助的109件农机、沼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和使用任务。各项设备实现了正常运转,并全部及时移交埃方有关部门。中国设备“承载”着中国科技,在提高埃及农村能源、农业机械领域科技水平方面,发挥着“现身说法”“典型引路”的积极作用。
克艰渡难,不辱使命。 来到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面对高温干燥的气候、可怕的疾病威胁以及动荡的社会治安状况等还是有些难以适应。尤其是没有中国食品、语言不通等困难必须去面对和克服。困难只能吓退懦夫,李明江出生在偏僻的农村,从艰苦的环境当中走出来,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他把援助工作视为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以良好平和的心态,注重自身言行,向非洲人民虚心学习、与当地人民交朋友,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在沼气援建过程中,他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以精湛的技术和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克服了地域文化差别,建筑材料缺失、没有质量保证等困难,克服了施工条件非常差和资金不到位的困难,克服了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语言交流不通畅等困难,出色地完成沼气池的设计、建设、技术答疑和科研合作交流等援助任务。
倾囊相授,强根固基。 为了更高效地传授中国沼气技术,李明江特别加强了沼气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规范。绘制了英语沼气池平面、沼气池剖面图和沼气配套设备安装图;制作英语建池方案和所需材料方案;制作英语PPT沼气池建筑技术多媒体图片数百张,做到图文并茂的向受援方传授沼气池建筑技术。李明江介绍:“举办沼气培训班,让受援方熟悉中国设备、熟练掌握中国技术,是中国援助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李明江结合受援方的沼气建设实际,认真备课,深入浅出,耐心讲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了系列技术培训、应用指导工作。除了课堂教学,李明江还带领受援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真正掌握技术要领。在援助期间,李明江毫无保留地将中国在沼气领域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受援方近60位专家和工程师。《中国与非洲》杂志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别刊发中国援埃及农技组工作专访文章《优势互补,推进农业交流—访中国农业部援埃及农技组组长李明江》,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电视、新华网、凤凰资讯网、网易财经网、国内新闻大众网、党建共产党员网、解放网、微信公众号:“中埃网” 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回顾两段难忘的援非工作经历,李明江常说:虽然有苦有累,但援助工作让我锻炼了意志,丰富了人生,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提升了个人素质;更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不辱使命,为祖国争了光,为中非人民友谊长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绵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