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垃圾焚烧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郭艺珺
日前,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烟气排放数据以及第三方定期检测的二噁噁英检测数向社会公布,以后还将定期“晒”出来。
近年来,“垃圾围城”的现实以及邻避事件的频发,影响着产业、行业以及社会发展。近日有行业专家提出“蓝色焚烧”的概念,并倡议尽快建造起国内第一个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在业内看来,数据公开正是向“蓝色焚烧”更进一步的重要标志。
“垃圾围城”,走焚烧主路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通过行业知名专家检查,设施运营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新建处理设施达到欧盟2000标准。今后,其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环保指标也将陆续向社会公开。同时,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垃圾去哪儿了”报名,到本市生活垃圾中转处置设施实地参观,垃圾处理单位也应设立“公众开放日”,便于市民了解本市垃圾处置现状。
在“垃圾围城”的重压之下,焚烧已承担起大型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途径。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介绍称,上海近年来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自2010年世博会以后,年垃圾总量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而此前,年垃圾产量以3%-5%的速度递增。目前,上海日产垃圾约2.2万吨,其中40%焚烧处理,其余为填埋和综合处理。
“上海的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我们认为焚烧一定是未来上海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国家也已经坚定焚烧是垃圾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张益介绍,上海目前已建成5座垃圾焚烧厂,还有4座在建,预计明年年底建成。届时,上海70%的垃圾都能实现焚烧的处理方式,但何时实现完全焚烧,这还需要很长时间。
张益告诉记者,从排放标准来看,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等几座上海的垃圾焚烧厂已经远远高于欧洲的一些焚烧厂,目前要做的是怎么消除公众的担忧,这过程任重道远。
为规范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初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严格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二噁噁英类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这一标准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被称为“最严国标”,在对垃圾焚烧企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监管趋严也将促进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发展。
业内专家评析,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更加严格,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现实要求。尤其是新增加的工况指标,将污染控制从末端前移的过程,是我国环境标准制定的一次积极探索。
事实上,垃圾焚烧厂之所以备受诟病,除了一些焚烧技术不过关之外,主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不对称,部门监管不严,以及群众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垃圾焚烧项目进展缓慢,垃圾处理日益严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垃圾处理的烧、不烧、怎么烧之间,凸显出的不仅仅是技术路线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管理问题。
一方面是焚烧处理需求增长,一方面是焚烧项目落地困难。业内专家直言,“邻避现象”却令垃圾焚烧厂犹如“过街老鼠”,使政府和相关企业举步维艰。
对此,在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国内专家提出了“蓝色焚烧”概念。
何为蓝色焚烧?与“绿色”焚烧相比又有何不同?
蓝色垃圾焚烧理念的灵感来源于冈特·鲍利在《蓝色经济》一书中,垃圾是万物中的重要节点,应在师法自然中成为价值的流转,所以谓之为蓝色焚烧。
“绿色焚烧一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环保焚烧,比如减少废气的产生;而‘蓝色’不仅对技术有环保要求,更是从管理、理念、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张益是“蓝色焚烧”倡导者之一,他认为这恰恰是对蓝色焚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蓝色垃圾焚烧需要建立 ‘三高’ 技术保障。”张益解释称:“一高”是烟气排放指标的高标准,蓝色垃圾焚烧中污染性烟气排放的指标在设计上比欧盟2000标准严格5-10倍甚至更高;“二高”是高效率,使发电效率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物料和能量的消耗;“三高”是发电效率的高产能,通过智能燃烧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使得单位垃圾发电量有所提高。
与绿色理念相比,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垃圾焚烧产业促进联盟秘书长张树人还提出了“蓝色焚烧”的三个重要理念。
首先是透明化。从信息时代迈入大数据时代,环评、建设、企管、运营、监管等过程都需要更透明,才能获得老百姓理解与放心。
其次是娱乐化。蓝色垃圾焚烧解决方案中心需要因地制宜考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建设公众可以感知的娱乐化设施,创造互动体验,如游乐场、公园、体育场、图书馆、游泳池、健身中心、滑雪场等,建立起蓝色垃圾焚烧与人之间的娱乐化共生关系。
第三是回馈社会和公众。蓝色垃圾焚烧还可以设计一定的模式,在社区实现低价、安全、清洁的生活能源联供。做民众与学生的科普基地,通过产业中心的建立,充分展示垃圾焚烧最好的技术,吸引业内人士参观学习。
那么,老百姓眼中的蓝色垃圾焚烧转换成业内的语言是什么呢?简单来说,那就是为社会提供面向未来的高标准、高效率、近零排放、友好的垃圾焚烧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促“蓝色焚烧”需跨界
如何建设面向未来得蓝色垃圾焚烧解决方案中心?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垃圾焚烧厂不停歇,周边建造起的公园、滑雪场等娱乐场所,是附近居民最好的公共娱乐场所。如果他们愿意,可以登记预约进入焚烧厂实地参观,对真实的公开数据一目了然。还有看不见的画面:焚烧厂通过设置电价补贴、垃圾处理补贴等,尤其通过扩大周边绿地面积来提升焚烧厂区域环境质量。
蓝色垃圾焚烧厂追求的是化解公众对健康的担忧,同时为员工提供干净、健康的工作环境。焚烧厂的娱乐化可以让公众感知到垃圾焚烧厂附加值,让垃圾焚烧厂不再是公众的负担。
张益提出,未来垃圾焚烧厂应该具备的5张面孔:“更严格的烟气排放指标”;“更显著的能源利用效率”;“更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更透明的企业运营情况”;“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刘晶昊认为,未来垃圾焚烧上是多种现代科技艺术集成,需要对更多技术领域有更多的深耕与实践。
“事实上,我认为在环保产业标准提高方面是老百姓在起实质推动作用。在建设蓝色垃圾焚烧厂问题上,百姓推动比政府推动更快更有效。”在近几年的企业实践中,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建明有感而发。
单建明认为,美欣达以投资并购的方式进入环保产业,企业自身目前在这一新的领域中尚处于成长阶段,对于环保产业的技术与未来发展等情况,自身仍有待于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在美欣达运营的几个项目当中,企业收获了经验与启示。
在应对“邻避困境”方面,美欣达也曾深受其害。据介绍,美欣达位于广东德庆的一个电厂项目最初来自于并购,然后基建方面投入了5000万元,同时在垃圾收集、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另投入了5000万元,但是垃圾焚烧厂与老百姓仿佛存在“先天”的矛盾。单建明认为,仅凭企业和地方政府单纯劝说已很难使企业摆脱邻避困局。“实际上有的事情还是得让效果自己去与百姓展开对话。”
德庆项目在百姓们的抵制下被搁置了很长时间。此后,美欣达把老百姓请进门,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工艺甚至包括成本、收益信息,将项目运行的全貌完全向老百姓公开,让老百姓选出代表观摩。现在,“老百姓帮助我们收集问题,与我们共同建立一个共赢的机制,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利益的分配模式”,单建明说,“当地方政府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等待、不能依赖,还是要以积极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