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新增10处文化地标 汉画像砖元素入画

14.12.2015  16:13

白云盐井遗址文化地标。

白云盐井遗址文化地标上的蒲江井盐制盐图。

  华西都市报讯(客户端记者 曾洁)拍厌了千篇一律的“到此一游”,去哪儿寻找更有文化的拍摄参照物?成都市蒲江县今年新建的10处文化地标,不仅描绘了当地文化遗产特征,也让游客“到此一游”的照片烙上文化遗产的名片。特别是白云盐井遗址的地标,除了有常规的示意图和文字介绍,画家素描的一幅《蒲江井盐制盐图》上,创新性地引用了汉代画像砖的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古人制盐的场景。

  2014年,蒲江县在对县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点、近现代建筑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遗迹展开调查的基础上,初选出首批20个文化地标点,其中标识导示类文化地标11处,建筑利用类文化地标5处,记忆提升类文化地标4处。当年制作安装了7处文化地标,并编制了《蒲江县文化地标保护名录》和《蒲江县文化地标策划设计方案》。

  蒲江县启动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工作之后,飞仙阁——摩崖造像、衬腰岩茶马古道、成都战役纪念园区、河沙寺等17处文化地标标牌标识陆续树立起来。“游客来到蒲江县旅游,不仅能欣赏蒲江优美田园风光,也能感受到蒲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文化地标建设对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唤醒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都有重要意义。”相关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蒲江县白云盐井遗址临近白云乡场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制盐的场所,区域内已发现盐井3口、石笕槽、圆柱洞、大王庙(盐神庙)遗迹、灰沙嘴熬盐堆积等,还发现元和八年造像1龛,据推断使用时代应为唐代。

  据史料记载,西汉宣帝时期,蒲江即已凿井产盐。当地以“盐井沟”命名的山沟就有4条,可见当地在四川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地曾发掘一个“牢盆”,是全国唯一的汉代盐铁盆,盆内壁铸有隶书“廿五石”,意思就是说可以装二十五担卤水,是汉代制盐的重要文物。在这处文化地标上,画家引用了汉代画像砖的元素,提卤水、运输卤水、牢盆熬煮等熬盐步骤跃然呈现,生动地再现了古人制盐的场景。

全国唯一的牢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