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传统村落蒲江仙阁村感悟穿越千年石窟艺术

11.11.2015  12:51

   我的乡愁 我的村

  探访传统村落系列报道

  今日关注:成都市历史文化名村 蒲江仙阁村

  仙阁村位于蒲江县朝阳湖镇,建村历史久远,自然文化奇妙。民间流传古时有将军征战凯旋至此,被此地美景折服,遂卸甲归隐最后飞仙的传说。后人建阁祀之,称作“飞仙阁”。公元689年造飞仙阁92龛777尊摩崖佛雕,是四川省至今仍保存有盛唐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地方之一,且存有不少道教、西域文化的痕迹,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飞仙阁所在的仙阁村被评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村。飞仙阁石窟屏神静气铺陈在幽幽千年古道旁,寒来暑往,朝代更迭,袅袅青烟无刻不在,红红烛火无时不旺。昨(10)日,记者前往飞仙阁,寻访那古老的印记。

   依山傍水

  通往朝阳湖必经之路

  来到标有“飞仙阁”的牌坊前,记者脚下之地是成都通往朝阳湖的必经之路,也是西南丝绸之路成都通往雅安的古道。记者看到,飞仙阁依山傍水而建,似一座孤岛,由接仙桥、仙阁门、严颜亭、莫公台、凌虚阁等构成,两株千年古银杏树矗立在飞仙阁入口处,阁下二郎滩溪水夹带,翠峰倒映其中,显得格外清幽,素有“秀甲蜀西”的美称。

  阁的四周有摩崖造像,造像刻于山体的酸性红砂石上。红砂石极易风化,但由于古人挖岩成窟顶形成了保护层,同时由于众多的黄桷树、山藤盘根错节,从造像上方蟠曲而下,不但形成了天然的窟顶,还抓牢了岩石,故而历经千年其风貌仍不改当初,很多神龛里还依稀可见原来的色彩。汶川大地震时,尽管蒲江一带震感强烈,但飞仙阁完好无损,可见古人匠心。

   千年石窟

  展现古老的艺术

  站在小桥上,记者看见石窟群分别位于右侧不高的飞仙阁和左侧公路的崖壁上。穿越千年的石窟,向世人展现着古老的艺术。位于公路旁的8号龛内,是一尊5米高的弥勒佛坐式全身像,佛像右手抚膝,左手横放在趺坐于半圆形石台的腿上。造像庄严,比例匀称。如今,这里成为很多人许愿、还愿所在,据说是当地香火最旺的地方。

  值得关注的还有大名鼎鼎的60龛,此龛共有造像10尊,总高1.28米,宽1.85米。毗卢佛戴宝冠,身着偏衫,袒露右肩,右臂戴宝钏。左右为二弟子二菩萨,龛内外左右各有一位供养人。题刻为:“永昌六年五月,为天皇(唐高宗)天后(武则天)敬造瑞像一龛。”据了解,60号龛的瑞像是唐代专门派人到印度临摹回来的,该瑞像龛是四川省年代最早的菩提像,对于研究瑞像的流传有着重要的作用。

  飞仙阁摩崖造像中,还有几尊胡人雕塑。在第9号龛的“西方三圣”造于武周时期。窟外两力士侧就有两尊胡人造像,络腮胡卷发,穿西亚式短袍,典型的波斯人形象,惟妙惟肖。另外,9号龛的释迦牟尼宝座为金翅鸟、童子骑兽像,壁上高浮雕印度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也充分表现了古代中国与印度文化、艺术的融汇。由于飞仙阁摩崖造像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9号龛中两尊稀世石刻的头像已被盗走,非常遗憾。据记者了解,被盗的9号龛造像,曾完整地被载入了《中国美术全集》和美国《亚洲艺术档案》。(记者 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