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跨国公司高管众议中国环境转型新机遇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 26日,“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与环境转型中的新机遇”主题论坛召开。本次主题论坛因为有沃尔玛、可口可乐、飞利浦、香港嘉里集团等多家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参与而引人瞩目。
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副总裁张华莹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既是社会对于企业的需求和考验,同时也是企业将来发展的契机。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遵循生态友好,与政府等各方合作其实是可以做到双赢的。中国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机遇点,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上引领绿色革命有其必要性。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并且自然资源有限,中国必须引领绿色革命,没有绿色就没有未来。在中国这样的特殊环境下,跨国公司带着国际先进经验来到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合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
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公司事务官宋美凤认为,社区生活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一方面,要为供应商和当地的居民提供更多经济的机会;另一方面,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其生活水平。目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电子商务的市场。为了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首先要确保电子商务技术能满足用户需求,应将实体店与在线电子商务相结合,并致力于推行更高的技术的手段以保证线上购物的顺利与便捷。而更重要的则是确保商品的保真保质,这是实现技术手段之前的行业底线。此外,网上销售的产品必须达到国际标准,无论在何时何地购买,其质量都应该得到保证。电子商务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质量达到全球标准的产品。
飞利浦家居产品集团副总裁周毓箐认为,环保事业的基础是必须有强大而稳定的政治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支撑,这也是在新的机遇下可以发掘和发挥的商业模式的保证。全球思维根本点在于不要用排斥、拒绝和评判的心态去对待事物,相对的则应该是沟通、理解和融合。也是这种积极的融合、配合和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和心态,将帮助中国实现当前所讲的中国梦。
全球500强企业中唯一一家致力环境服务的威立雅集团的中国副总裁黄晓军表示,从政策角度上说,相关的政府部门在标准制定上已经做的足够完备,中国的法律实际上很全面也很严格,真正的问题则在于执行度。之前的法律法规由于种种原因,执行度并不高,但目前,新的《环保法》已经出台,在环境方面可以看到焕然一新的气象。总的来说,从法律的制定上,不仅要有政策,也要有执行的力度。假以时日,中国的环境问题应该能得到逐步的改善。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则是政府政策和企业意识,通过法律法规的惩罚制度,企业的污染是最重要也是最头疼的。推出新的第三方治理,把治理交给专业的公司去推行可能是更好的策略,在成本激越和达标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的环境公司去治理污染。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司徒嘉德表示,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但也有很多的机遇。一方面,在食品安全方面,供应链的更高标准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政府在控制污染方面希望能与不同的跨国公司合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跨国公司则具有良好的技术条件来帮助其达成环境保护的目标,这是很好的良性合作。以丹麦为例,丹麦环保事业的早期,在节约水源方面投入了很多努力,那是十分长期的努力。同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政策,来限制原材料的使用,并对新的环保领域如风能发电等实施鼓励和优惠政策,最终促成了在环保方面的巨大进步,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努北堂表示,能源发展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保障,一方面要确保能源价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则要确保能源是环境友好型的。目前,这样的能源主要是两种,其一是液燃气,它低碳环保可以替代燃煤燃料,其发展提供了很多主要能源的来源。其二则是太阳能,它是清洁能源并可作为长期的能源选择,但目前太阳能仅占全球能源比重的1%,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此外,提高能源效率也十分重要。使用混合能源引擎和改革能源结构与方式都是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