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两孩政策 护航母婴安康

06.03.2017  20:33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四川针对孕产妇特别是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多,出生缺陷风险和产科合并症风险增高等情况,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和母婴健康安全。

  (一)精心谋划,加强政策支撑力度。一是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产儿科人才培养、高危孕产妇服务管理等工作。二是联合省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四川省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各级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三是出台《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明确“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倍”的刚性政策。

  (二)精细管理,加快行业改革进度。一是印发《四川省产儿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加快推进各地产儿科分级诊疗工作,引导群众就近有序就医,成为全国第一个同时出台产科和儿科分级诊疗指南的省份。二是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将产儿科门诊号源、住院床位、诊间提醒、检查检验等业务数据与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和推送,动态发布,率先在儿科实现“GPS”式就诊导航,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分级就医。三是制订《四川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指南》,省、市、县三级建立138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四是制订《四川省妇幼健康全周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围绕儿童期、婚前期、孕前期、妊娠期、分娩期、产后期、更年期等重要生命周期,提供优质、高效、连续的妇幼健康服务。

  (三)精益求精,统一产科急救管理。一是区域为主,快速反应。印发《四川省产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以区域急救体系为主体,配合跨区协调转运、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物资调配等综合措施共享资源;全省11个“医疗作战区”按照“就近支援、专家共享”原则,组织专家参与跨市(州)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协作,快速反应,提高抢救成功率。二是三位一体,多科协同。省级产科急救领导小组办公室,开通产科急救省级专线,与市(州)、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成指挥体系,构建省、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的急救体系。三是四级呼救,及时转诊。产科急救实现院内、县级、市级、省级四级呼救,危重情况实现跨级转诊,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四)精品服务,利民政策均等普惠。一是全力实施省委省政府妇幼健康民生工程,通过电视广播、官方网站、微信、报刊等媒介,向社会公布包括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孕产期健康管理等项目在内的11项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清单。二是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开设648个“两孩生育”联合门诊、“优生咨询”门诊,整合孕前保健、优生咨询、影像学、产科、内科等专业的专家的技术服务团队,全面开展终止避孕措施、优生咨询、生育力评估、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新生儿保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一条龙”服务。省妇幼保健院率先在全国设立“两孩生育”联合门诊的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三是组织专家编写《四川省全面两孩妇幼健康指导手册》,印制8万册作为妇幼公共卫生产品免费向城乡群众提供。

  (五)精准扶贫,补齐妇幼健康短板。一是印发《四川省妇幼健康服务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6-2020年)》,发挥全省妇幼健康服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101个民族县、贫困县妇幼健康服务对口帮扶全覆盖。二是实施全省第二周期提高民族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项目,建立项目首席妇幼专家制度,实施区域协作、硬件完善、技术支持、管理输出、创等帮扶5大措施,提高民族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省级财政投入2450万元为49个民族县配备49台越野型孕产妇急救转运车。三是实施妇幼健康扶贫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孕产妇推行限价分娩、限剖宫产率、限县域内就诊等强有力措施,实现近万名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零支付”。会同省残联,为1157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服务,补助金额3250万元。

  (六)精确导航,及时发布产儿科信息。由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的健康四川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www.jkscw.com.cn)正式开通“妇幼专区”并上线运行。健康四川妇幼专区整合了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儿科、妇产科的门诊号源、床位使用和检查检验等信息,向妇女儿童群体提供就医指南、就医导航、科室信息、预约挂号和床位信息等便捷就医服务。目前,已有216家医疗保健机构通过健康四川妇幼专区提供46.3万个妇产科、儿科号源预约服务,206家医疗保健机构已提供1.8万张床位可查询信息,68.7万人次通过网站、微信和APP访问妇幼专区,提供 121.7万次业务查询服务。

  通过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共同努力,2016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20.28/10万、6.0‰,与2015年同比降幅分别达到6.46%、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