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个坚持” 灾后重建新雨城

23.12.2014  16:00

困难户杨世学、杨世文搬进新家

上里镇庙圷村新建的便民中心

台湾友人对重建的东风小区称赞

        中新四川网12月23日电 (刘刚 杨瑞)“冬天如约而至,30多万雨城人的心中却暖意融融。”23日,记者从雅安市雨城区获悉:这个冬季,雨城区34户特困户将在安全的永久性房屋中迎接新年,数以万计的受灾群众住进了安全结实的新家。

        据介绍,2013年7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雨城区按照灾后重建“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重建”的“三个坚持”要求,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打赢灾后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30多万雨城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雨城。

        坚持安全第一从选址开始

        坚持质量第一建永久性住房

        “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雨城区共和小学受损严重,200余名学生的正常课业受到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首创(成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对共和小学进行全额援助重建。学校从设计到施工,都按照防震减灾原则和相关设计要求进行修建。新校舍于今年4月18日正式交付,为感恩学校命名为“首创小学”。

        “学校修得这么漂亮,把娃娃送到这里读书,放心!”开学典礼当天,不少家长看着安全坚固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脸上满是欣慰。

        灾后重建中,雨城区坚持把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工程。全区纳入重建规划的66所学校全部开工,34所学校加固维修任务全面完成,19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在农房重建中,雨城区坚决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泄洪通道,避开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从安全和质量出发,创新片区监理制,严格落实农房抗震设防标准,全程监管农房重建的质量和安全。

        截至目前,雨城区9857户农房重建全部开工,竣工9019户,入住6664户,8个新村聚居点交付使用。28个新村聚居点主体工程完工,农历新年前实现搬新家。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愿望

        坚持因地制宜谋划长远发展

        上里镇庙圷村三组杨世学、杨世文兄弟的新居格外醒目。新居为砖混结构、川西民居的样式,房间内,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功能齐全。因搬新家,兄弟俩在大门口挂上了火红的灯笼,贴上了喜庆的对联。

        杨世学、杨世文是上里镇庙圷村的困难户,地震发生后,兄弟俩的家成了危房,无法继续居住。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雨城区委、区政府,上里镇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为兄弟俩送来了样式美观、安全过硬的设计图纸和修建房屋所需的资金。

        “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新房共花费了14万元,而兄弟俩只掏了1万多元,其余的费用全由当地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帮扶。

        雨城区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农房重建担保贴息贷款2.7亿元,支持群众早迁新居。通过政府兜底和“一对一”帮扶,在全市率先实现34户特困户安置入住,全面完成散户农房重建,109户农村建房困难户搬进新家。

        安居还要乐业。在雨城区南面,八步乡紫石村轱辘新区灾后重建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景观打造工作。该小区完全建好后,将是345户受灾群众的新家。与其他新村聚居点不同,轱辘新区建成后,将是八步乡未来的新场镇,它将居住、商贸合二为一。

        雨城区在灾后重建中,根据每个乡镇独有的特色,以“景村一体、文村一体、产村一体”为思路,打造32个新村聚居点,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等做法,配套完善“1+6”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自建委”向“物业管理”转型,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优势

        坚持科学重建加速建设引擎

        雨城区按照打造提升“上中下里”片区、“五个融合”的思路,雨城区聚点成片、串片成线,打造“一镇一景区、一村一产业”、“三箭齐发、三线串接”实施雅上线改造工程,统筹布局“百里茶文化长廊”和“十里田园绿道”,加快建成“生态良好、文化繁荣、业兴家富、景美致雅”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先行区。

        据悉,雨城区立足“山水茶马古驿、风情西康小城”城市组团定位,以文化旅游综合开发为龙头牵引,打造多营片区。以川滇藏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四大专业市场”建设,形成商贸、物流、汽车销售服务等服务业链条,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川西物流中心节点体系。中里镇龙泉村东风小区位于雨城区中里镇农业生态公园内,于今年7月交付使用。川滇藏物流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目前已经完成了工程量的80%。

        务实的背后是科学的支撑。雨城区严格遵循国家和省“1+11”规划,按照“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两步走”的要求,明确了“135”重建目标,即“一年重点突破·重建家园”,让灾区群众住进好房子;“三年基本完成·重振经济”,让灾区群众过上好日子;“五年力争小康·重塑形象”,打造以开放、实力、绿色、智慧、和谐“五个雨城”为显著特征的生态文明示范窗口。

        在灾后重建“三个坚持”的指引下,雨城区按时间、按节点,各个击破,努力实现了人文、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拥有崭新形象的同时,夯实了自身内涵,并以更加开放友好的姿态,张开臂膀迎接发展的春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