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盘活撂荒地 播种希望田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8日电 (杨汉国 郭明 邹刚)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去年以来,营山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强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四级联动 2023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营山县骆市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现场。杨汉国 摄近日,营山县小桥镇白岩村“白鹤咀”仿佛一个大工地,多台挖掘机轰鸣作响。“这一片整治的土地有1000余亩,半个月之前还是杂草丛生。”白岩村党支部书记杨强说,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耕作条件较差,这里是该村撂荒地复耕过程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通过机械化作业,预计本月底能全部完成复耕,计划复种水稻和“玉米+大豆”,建成规模粮油种植基地。
“今年我们对全镇的撂荒地治理再次进行了摸底,30亩以上连片的点位有35个,其中百亩以上连片的有16个。为加快整治进度,我们采取村‘两委’带头、专合组织参与,激励百姓自主复耕的措施,明确了时间、进度要求。”小桥镇党委书记冉崇高介绍,计划5月底对全镇13个村3个社区通过现场拉练会的方式,邀请县级相关部门集中“检阅”撂荒地整治成效,对评比出的前5名给予5000元到4万元不等的奖励。
据了解,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解决耕地抛荒问题,营山县成立了以县委专职副书记任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撂荒土地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开展2022年撂荒地治理工作的通知》,在认真摸排的基础上,建立撂荒地整治台账,明确2022年1至6月全面完成去年已整治的4.7万亩撂荒地的复耕复种,2022年完成新增撂荒地95%的整治面积,2023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同时,将撂荒地整治纳入“尖刀班”督导任务,进行季度通报,并纳入乡镇(街道)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掀起了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农民主动参与的复耕复种热潮。
与此同时,营山还出台奖补政策,对撂荒地复种主要粮油作物面积达30亩以上的,种植大豆、油菜的按100元/亩补助,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按当年政策规定进行补贴;集体托管的撂荒地,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同等享受复耕复种奖励政策等。
分类施策 撂荒土地焕发新活力
日前,骆市镇新华村数台挖掘机冒雨作业,清理田间杂草、修筑田坎边坡,昔日的撂荒地变身为高标准农田。
由于该村位于中化农业承租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内,为解决耕地撂荒问题,营山县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修产业道路、改善耕作条件、实施土地复耕。同时,通过协商同意,采取集体转租的方式,由中化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发展粮油生产。这样一来,既稳定了耕地面积,又将带来粮食产量的提升。
基础设施配套,是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为加快撂荒地治理,营山县围绕“水、路配套”和“服务配套”两大关键做文章,千方百计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产业规划发展到哪里,路、水基础设施就建设到哪里,机械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去年以来,营山鼓励村集体采取先行自建农业基础设施与项目申报支持并行的建设方式,新建产业路177公里,新修和整治山坪塘、蓄水池110口,调集旋耕机、挖掘机等机械300余台,组建机械复耕队112支,并配送肥料、种子2000余吨。
根据田地、山地、丘陵的不同特点,营山将复耕后土地的生产主动权交由村集体和农户,政府只引导,不强制干预。按照“农户自种、大户扩种、业主流转、集体兜底”的思路,营山制定“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复耕方案。“通过分类落实责任主体,有效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引进业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解决了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效益不高的问题,也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程度。”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建勋说。截至目前,全县27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复耕行动,复耕土地集体经营2.1万亩,农户自我复种1.8万亩,委托帮种1.26万亩,昔日的撂荒地焕发出了新活力。
提质增效 探索撂荒地可持续发展
近日,由营山县万物生专业合作社承包的305亩稻田已蓄满了水,田间秧苗长势正旺。227亩旱地里油菜籽粒饱满,即将进入收割季。“去年是第一年,效益不明显,但今年肯定好于去年。”合作社负责人黄令说道。
2021年,为响应星火镇党委、政府的号召,黄令所在的专合社加入了撂荒地整治队伍,在彼岸村承包撂荒地,并修通了通往磨刀岭的产业便道,昔日的撂荒地一下子“活”了起来。村民陶秀珍表示,由于缺劳力,他们家的地以前基本上是广种薄收甚至撂荒,得益于去年的撂荒地整治,旱地种上了油菜,水田也与业主达成了承包意向。这不仅减轻了她的投入和劳动强度,为业主锄草、施肥还有务工收入。
“全镇共计3667亩撂荒地,2021年已有1900余亩复耕复种,余下的撂荒地已全部纳入2022年整治范围,三年的整治目标将提前一年完成。随着土地开荒和撂荒地复耕,如何有效提升产出效益,成为我们正在实践和探索的课题。”星火镇党委书记吴静如是说道。
据吴静介绍,该镇通过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现已形成梨木村300亩优质水稻示范区,骑龙村100亩辣椒示范区,骑龙村、禅林村、梓橦社区、彼岸村、梨木村、联升村等1400余亩大豆种植示范区。通过规模经营、连片打造,预计2022年全镇可实现水稻等粮食作物增收22.4吨左右,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增收70吨左右,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92万元左右。
星火镇探索撂荒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营山治理撂荒地、实现复耕复种的缩影。“我们充分发挥驻村农技员、农技巡回小组的作用,对撂荒土地分类复耕复种。”营山县委副书记杨佳表示,全县还结合“22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将利用撂荒地发展粮油产业4.8万亩、经济作物0.36万亩。(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