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男子从事业单位辞职经商 2年捐165万元修致富路
巴岩村村道水泥路一瞥
四川新闻网南充4月25日讯(彭杰 记者 何春林 摄影报道) 一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挤破满山葱茏,蜿蜒向前延伸,路上不时有摩托车或农用运输车驶过,成片的庄稼地里,农作物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日前,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距离营山县城约60公里的营山县消水镇巴岩村采访,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
“这得感谢乡友潘敏捐资165万元,把水泥路修通到村民家门口,交通条件的改善给农村带来了变化!”说起村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消水镇副镇长谭斌告诉记者,潘敏捐资修路的义举极大激发了当地人的修路热情。目前,该镇通村水泥路达56.9公里,其中近两年就修了30公里。
从国有事业单位辞职 演绎财富故事
潘敏,1973年11月出生于营山县消水镇巴岩村一个贫困农家。农村艰难的生活磨练出他吃苦耐劳的品质,1993年,潘敏参加高考,实现了大学梦,但学费成了最大难题。一番思前想后,潘敏的母亲忍痛砍掉自家大柏树,卖了1100元钱,加上家里堂姊妹东拼西凑,才凑齐了学费。后来,他靠在外打工的哥哥接济和自己的勤工俭学坚持学业。
他利用寒暑假到建筑工地实习,虽没有任何工资报酬,但比其他管理人员还要认真负责。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该建筑公司工作。“我一边做工地现场施工管理,一边做预算工作,在这段繁忙时间里,培养了对造价咨询工作的极大兴趣。”后来,潘敏勤学肯钻,不仅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而且得到了甲方(某研究所)的赏识,被“挖”了过去,成为国有事业单位的干部。
虽然工作相对轻松,业务上如鱼得水,可潘敏不安现状,攻读了大学本科,参加了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并取得执业资格。他一心想在工程造价领域有所作为,2003年不顾家人反对,打破“铁饭碗”,辞去工作,当起了工程造价咨询职业经理人。
通过3年锻炼,潘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办起了自己的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仅有12名员工。“接第一笔业务的确冒了很大‘风险’,一开发商要求15天内完成一项工程预算任务,多家咨询机构都不愿接手,不仅任务量大,而且利润很低。”潘敏至今清楚地记得,他和同事们埋头工作,连续加班加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终于完成了任务,当预算报告交到对方手上的时候,对方相当满意,从此成为业务上的长期合作伙伴。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与众多知名开发商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演绎出一段财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