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尴尬 省人大代表建言

16.01.2014  01:2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对于自己办起的蔬菜水果直销模式,季加宽颇为自信,“我们不说多了,下午没得菜,你出去问问沙糖桔好多钱,然后再去你家楼下问问,(在我们这买)一斤至少‘捡’几角钱一块钱。”这个农民工出身的省人大代表说话直爽,喜欢掰着指头跟记者算账。

15日下午,记者在“菜篮子蔬菜水果直销配送基地”见到了季加宽,这位代表了全省千万农民工的省人大代表,将在即将开始的两会上继续关注蔬菜价格问题,“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尴尬。

菜价,并不是小商小贩定的

对于菜价,我最有发言权。”季加宽说,因为他做过菜农,也做过菜贩子。

在家种菜,季加宽很“受伤”。季加宽介绍,他出生在邛崃农村,高中毕业之后在老家种菜。“每个人就一亩三分地,种出来的菜不多。”季加宽说,到了蔬菜收获时节,会有掮客主动登门。掮客收的货很多,但是每户菜农所贡献的量不大,双方并未经过对等的价格谈判,而是由掮客直接定价。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但是菜农不愿卖,往往会成为卖不掉。

种菜没能发家致富,季加宽与周围许多人一样,加入了外出务工的行列。城里的菜价让他吃惊,“城里人,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对菜价都特别敏感。市场里把价格定那么高,我就想晓得这个差价跑哪里去了?

2004年,季加宽开始做起了菜贩,每天起早贪黑从批发市场进货,再到双桂农贸市场销售。“一天挣个七八十块钱就算很好了!”季加宽说,进入圈子内才知道,菜价并不是商贩决定,背后一直有一只无形的手。季加宽说,在蔬菜流通环节,一批蔬菜往往被转手数次,“低买高卖,靠炒作来赚其中差价,就挣这个钱的人不少。

除此以外,农贸批发市场直至销售市场都有高昂的门槛费用,“水电、物管这些钱,最终都会摊到消费者身上,你说这个菜价怎么不贵嘛?

季加宽掰手指头算了笔账,在成都,一棵莲花白要从菜农手中到达市民菜篮子里,在不经过投机者囤货转手的情况下,至少需要经过五道中间环节。

首先是农民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再转手给一道批发商,在成都城北;然后一道批发商批发给二道批发商,白家市场比较典型;二道批发商再发给小批发商;最后小批发商才能批发给菜贩子,菜贩子卖给市民。”季加宽说,每一个环节都必然加价,“一个环节3角钱至少,这样下来就是一块五,本来一块钱一斤的莲花白最后卖到两块五!

季加宽表示,即便蔬菜省略了许多流通环节而直接进入超市,超市的高门槛以及高昂的管理营销成本,最终都会摊到消费者身上,所以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并不会太多。

直销,还需要打破壁垒

2007年,季加宽摇身一变,成为成都“菜篮子”公司的管理人员。从菜贩子到市场管理者,季加宽说这得益于领导的赏识。在管理岗位的工作,让这个至今还是农村户口的汉子多了思考,“价格都是中间环节加的,中间环节取消可不可以?

2012年底,季加宽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在公司的支持下,季加宽在成都城东办起了一个蔬菜水果直销配送基地,“这个市场只接受种植户来做,我们负责把关,每个月只收取很低的管理费用,让他们直接把菜卖给消费者。”季加宽介绍说,这个配送基地目前可以覆盖成都成华区和锦江区,“馆子、酒店可以直接到这里来找种植户,种植户直接配送过去,这样省掉多个中间环节,种植户卖得好,商家买得安逸,这是双赢的结果。

除了推销自己的直销模式,季加宽还注意到另一种直销模式。“农民自产自销现在已经深入小区、街道了。”季加宽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成都中心城区许多小区出现了农业合作社直销的门店,“我也认识彭州、邛崃等地的种植户,有些镇上、乡上已经组织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直接到城市里开店卖菜,可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直销模式。”季加宽说,“不过有些种植户跟我说,他们拉货的车子被拦在城外,需要办入城证。我就认为,只要确认是拉蔬菜的,完全可以办一个蔬菜绿色通道,直接进城送货嘛,让种植户直接送进城,自己来卖。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要好多补贴,是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季加宽透露,直销基地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是至今尚未推广到其他市区的主要原因,“老百姓欢迎,但是那边已经有个市场,那我过去人家就不安逸,人家就要挑我的毛病。”季加宽表示,推广蔬菜直销,还会触碰到更多人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