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跌跌不休”如何破解

17.06.2014  11:53

丰产不丰收,乐山蔬菜市场行情遭遇20年来最低谷

乐山蔬菜市场价格示意图。四川日报制图/卢浩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樊邦平

  “乐山今年蔬菜丰产,但收购价还不够采摘费,卖得越多,亏得越大,怎么办?”近期,一则关于乐山蔬菜价格走低,菜农焦急寻求帮忙的新闻备受社会关注,作为川南重要的蔬菜产业基地,乐山蔬菜行情可以说是全省蔬菜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蔬菜价格走低现象不仅在乐山发生,在全省范围内也初现端倪。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发布统计数据,5月份,我省鲜菜价格同比下跌7.6%,环比下跌8.9%,蔬菜价格再次跌入低谷。

  一边是高于历年的产量,一边却是“跌跌不休”的市场价格,“滞销卖难”的阴霾又一次包围了蔬菜产业,原因何在? ○一线直击

  乐山菜价遭遇历史低点,全省情况都不乐观 “今年辣椒丰产,但却并未丰收,往年小薄皮辣椒离地价0.5元/斤,今年降至0.1元/斤,还不够采摘成本。”乐山市市中区水口镇周陆村二组村民袁开兵告诉记者,6月8日下午,一个收购商对薄皮辣椒开价0.1元/斤,袁开兵拒绝出售,“等它烂在地里”。

  袁开兵说今年由于气候好,降雨充沛,自己的蔬菜亩产较去年增加40%,但丰产却带来了产能过剩。

  乐山市蔬菜流通协会会长谢幼林说,今年市中区平均亩产3万斤,比去年增加5千斤,但市场行情却是近20年来最差的一次,当前乐山市城东蔬菜批发市场各类蔬菜每公斤平均交易价格较去年减少了2元钱。“现在一级批发市场上,大宗蔬菜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70%。”6月8日,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龙旺蔬菜种植场负责人曹乐明坦言,今年是他从事蔬菜经销工作20余年来,蔬菜行情最糟糕的一年。

  曹乐明种植有400亩蔬菜,同时还负责当地6个学校、单位食堂的蔬菜供应,日供应蔬菜3千斤—5千斤,在乐山市区有4个蔬菜零售店。“今年春季蔬菜产期,全国市场都呈现产量过剩现象,供过于求,价格走低现象很普遍,这茬蔬菜种植,我亏本100万元—150万元已成既定事实。

  据省商务厅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监测,5月26日至6月1日我省蔬菜市场批发均价3.49元/公斤,环比下跌3.6%。全省农贸市场零售均价5.95元/公斤,环比下跌1.7%。监测的20种蔬菜,有15种下跌。迹象表明,蔬菜供过于求的情况已遍及全省。

  不过乐山市市中区农业局多经站站长董学会认为,虽然当前蔬菜价格走低,但接下来的20多天,下一季蔬菜上市后,价格将有所回调。 ○深度追问

  产能过剩是表象,市场化低是根本 “当前乐山地区的蔬菜以莲花白、白菜等叶类菜为主,这些菜虽然价格低,但种植成本低,管理方便,所以菜农都喜欢种。”董学会告诉记者,每年五六月份,是蔬菜集中上市期,这段时期蔬菜价格本来就不高,加之今年气温偏高,全国各地蔬菜上市集中,导致价格更加走低。“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先进技术的普及,单产也随之增加。”谢幼林告诉记者,种植蔬菜平均一年亩产可达2万元,除去各种开支,每年有5千元的纯收入,很多农民都愿意种植。菜农长期种菜,摸清了蔬菜市场规律,今年亏本,明年赚钱,所以都会一直种下去。“虽然今年没有赚头,但明年还要继续种植这些蔬菜。”袁开兵告诉记者,菜农们种植同一品种蔬菜多年,形成了固定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再加上农村精壮劳动力缺失,导致留守的农民不愿意随市场而动,改变传统种植品种和习惯。“今年乐山市市中区蔬菜套种面积达30万亩,但规模化经营只占30%,其余大多是小而散的种植模式。”谢幼林认为,现阶段的农民种植分散、规模小,再加上信息闭塞造成市场行情误判,盲目扩大单一种植面积,造成农产品过剩。

  所以他认为,蔬菜价格过山车表面上看是供需矛盾,深层次的问题却是农业发展与市场经济无法接轨。 ○怪圈破题

  政府和市场怎么分工?我省打造多种流通格局

  怎么才能既保障菜农的利益,又不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这考验的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力。“蔬菜价低的现实我们很关注,但政府不可能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行为,更多的是借助经济杠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董学会认为,价格杠杆原理调节市场供求,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要破解菜贱怪圈,首先应从把握市场规律着手。

  长期以来,破解生鲜农产品滞销运用较多的方法是农超对接,以及产地直供餐桌,但此种模式在乐山也遭遇推广瓶颈。“当前开展的农超对接,农产品直供直销等模式大多只针对蔬菜基地或种植大户,而占数量多数的中小散户菜农却鲜有参与。”谢幼林说,破解菜贱怪圈,最终还需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都不可少,例如农产品营销队伍的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我省已经展开部署。

  在5月召开的全省市场体系建设会上,我省明确了今年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目标,未来我省将通过以城市集散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市)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加强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与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对接,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发展趋势的多种产销对接流通格局。

原标题: 菜价“跌跌不休”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