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身边的“苍蝇”破坏了政治生态
莫让身边的“苍蝇”破坏了政治生态
——论“小官巨贪”现象的危害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随着“新四化”的不断实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上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与我国社会整体进步趋势相悖的现象,如小官巨贪、庸政懒政等。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因此,我们在下大力气“打虎”的同时,莫让身边的“苍蝇”破坏了政治生态。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小官巨贪”现象,如虚报开支、失职渎职,手段之多样,数额之巨大,令人触目惊心。河北某供水公司总经理,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1.2亿,房产手续68套,北京某村干部挪用公款1.19亿元,温州某房管局干部,利用职务一次性侵占百姓安置房20余套。这些都告诫我们,“小官巨贪”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小官往往掌握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权、财权。而且自由裁量度很大,同时,小官还是党和国家的形象“代言人”。小官一旦贪腐,对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危害巨大。
“小官巨贪”源自思想松懈,自律意识不强,道德滑坡。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然而,在如今市场紧急条件下,有些人看重利益,讲求实惠,崇尚享乐,总想拥有比别人更丰厚的财富,占据更优越的职位,过上更奢华的生活。因此,就把关系变成可利用的再生资源,把金钱变成可疏通的万能钥匙,把权利变成可交换的盈利工具。在思想上出现松懈,从小吃小喝,小拿小收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上了贪腐的不归路。因此,治理“小官巨贪”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社会良好风尚的引领者,从思想上拒腐防变,清除“小官巨贪”滋生的思想根源。
“小官巨贪”源自制度缺失,法制观念淡薄,监管不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好人不容易变坏,让坏人不能肆意妄为。”“铁八条”、“反四风”的相继出台,一大批高管的陆续落马,显示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制度的威力。然而一些基层小官,如非党员村官,对于他们轻微的违纪行为,还没有现行的法规依据加以查办,导致惩戒的威慑力未能充分的发挥。因此,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相应惩戒机制,对于防范“小官巨贪”十分必要。同时,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小官巨贪”肆意妄为的重要原因,必须强化监督,尤其是自下而上的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的监督机制,让人民成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巡视组”。同时实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增强地方官员“遵纪守法为荣,违纪违法为耻”的观念。如此,方能有效的防治“小官巨贪”。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时代的郑板桥尚能把百姓疾苦挂在心上,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党员干部更应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而不能“小官小贪”,甚至是“小官巨贪”。“打虎”的同时,莫让身边的“苍蝇”破坏了政治生态,用反腐的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反腐的实际成效真正的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