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低俗语言蚕食精致表达的传统

04.06.2015  13:30

□蒋璟璟(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6月2日,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座谈会上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记者获悉,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中,“尼玛”、“屌丝”和“逗比”位列前三。此外,“砖家/叫兽”“你妹”“撕逼”等均榜上有名。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为,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6月3日《新京报》)
网络时代,语言的“盲流化”,似乎业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倾向。这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也即美感消弭、恶意升级。由键盘、字节、帖子所建构的话语世界内,早已丧失了曾经精致的表达传统。取而代之的,则是诸多“去意义”的吐槽、复述与谩骂……很大程度上,网络空间内的语言秉性,早已超越了个体主导的范畴,而成为各种流行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
低俗语言,之所以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自然有着极为复杂的成因。首先,这与网民群体天然的“表达习惯”有关。他们总是急于展现立场、急于刷出存在感、急于“击倒对方”,因而自然倾向于选择攻击性极强的脏话恶语;此外,这也与网上“信任割裂”的现状不无关系。不同身份者,往往都默认对方是不可信任、不可说服的,既然如此也便只好脏话招呼了。
事实上,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其中一种,是明知其脏其恶,却仍毫无顾忌地拿来所用。还有一种,则是“没觉得有多严重”,下意识、习惯性地就“出口成脏”了:“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一经公布,很多人方才后知后觉惊呼“中枪”,这些无疑属于后一种情况。此类现象,无疑耐人寻味。
为此求解,其实也很简单。要知道,很多低俗词语,早就通过谐音、缩略等手段,完成了自我伪装。于是,诸如尼玛、逗比等等词汇,表面看起来似乎“没那么恶劣”,大家用起来也就心安理得了。除此以外,在很多时候,“说脏话”也已变成圈子文化的一部分,用以彰显亲密亲昵、率性不羁……可即便经历了这种种“去罪化”的过程,脏话恶语的本质却未有丝毫变化。
当人们失去了斟酌词句的耐心,失去了逻辑论辩的能力,失去了社会交际的技艺,他们便会选择用脏话恶语来让一切变得简单粗暴。就此而言,让网络用语回归健康,首先要做的,显然是重新建构起,普罗大众与精致语言的熟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