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回忆贪官:开会批贪腐却从床下搜出几百万
不戴领带拒绝化妆,莫言广州演讲诙谐互动
台上严词批贪官 床下搜出几百万
旧居变文化圣地?
我倒希望他们把房子拆了
为头发疏松烦恼
回去后也要考虑剃个光头
■新快报记者 周雯 黄婷 实习生 谢中秀 杨玲 通讯员 闻香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来了,站在广州大剧院“拙见·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的舞台上,身着格子衬衫,没有领带也没有化妆,面对着台下近两千名听众,就“喧嚣与真实”进行了21分钟主题演讲,莫言还与观众频频幽默对话互动,他诙谐地说,最近十几年来,他一直为头发疏松烦恼,这次来广州却发现,好多男人剃了光头依然很美,回去后他也要考虑剃个光头。
面对社会喧嚣,应当冷静想想另一面
“美不需要化妆,你依然很美,丑的无论如何涂脂抹粉都不会变美。”一开场,莫言以自己上台前拒绝化妆一事开门见山,直言对自己,化妆也是一种喧嚣,希冀自己能保持真实,“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真事,做好人。”
无奈社会如此喧嚣,而人总得入世,莫言称,社会的结构迫使每一个人都有几副面孔,“无论是多么坦诚朴实的人,在舞台上和卧室里是不一样的,在公共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是不一样的,我想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能尽量地以本来面貌见人。”
莫言称,因为本身个性问题,在内心深处,还是喜欢相对安宁的生活。但莫言也坦言,生活在喧嚣里也是自愿的。
如何看待喧嚣,又如何在喧嚣中求存?莫言的回答是,要具备习惯喧嚣和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邪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
莫言以自己经历的故事,论证自己的观点——喧嚣不可能也不能永远掩盖真相,“每个人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社会喧嚣的时候,应当冷静地来想一想喧嚣背后的另一面。”
莫言讲述了自己担任记者期间亲历的故事,有一个河北的贪官,平常穿着朴素,上下班骑自行车,给人一种非常廉洁的外观形象,并且每次开会都义正词严抨击贪污腐败,后来检察院从该贪官床下搜出了几百万元人民币,“真实就把贪官关于廉洁和反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事实胜于雄辩。”结合自己的经历,莫言坚信喧嚣不可能也不能永远掩盖真相。
在演讲的最后,他以作家的身份,对作家寄语了几个原则,“第一我们要冷静地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过去说,我们要研究一个人,就是要听其言察其行,观察会让你获得外部大量信息,然后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进行分析,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判断,在这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然后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我倒希望把旧居拆了,但政府要保留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都为人谈论。被问及为何以母亲与童年故事作为领奖词时,莫言首度回应,“这个演讲非常有限,只有40分钟。一个作家在这样一个比较隆重的时刻,想说的话很多,只能选择一个部分。我想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一个作家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童年记忆。这两个原因,我就讲了跟母亲有关的故事。”
针对山东高密旧居一度成为各地文学爱好者和游客竞相探访的“文化圣地”,莫言回应称,当时传说有人把他老家房子的砖都挖了回去,这完全是夸张的说法,实际没人那么做,“我自己倒希望他们把房子拆了,但当地政府希望能够保留。”
关于文学的作用,莫言给出的概括称,“文学的作用是这样,它没那么具体,确实在人类历史上因为一部小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样的情况确实发生过,像美国南北战争好像就是因为一部小说。我想更多的情况下,文学对人的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教科书,它也不是宣传品,它是用形象的方式,优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把作家的精神传给读者,读者在当中受到影响。”
被再度问及对韩寒和郭敬明等新一代作家的看法,莫言说自己确实读过他们的书,“我对这两个作家一直很欣赏,当然欣赏的角度也不一样。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描写的内容,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表达的感情,50后我们这样的作家代替不了他们,当然,他们也覆盖不了我们,也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的观众和读者,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描写了他们自己的生活。”
现在称大师 是骂人的话
杨锦麟批大师横行:
在拙见现场,知名媒体人杨锦麟作了《士大夫、精英及粗鄙时代的文化思考》主题演讲,他向现在所谓的大师“开炮”, 杨锦麟说,现在称大师是骂人的话。当下世界大师横行,国学林立,我们凭什么去讲国学,我们凭什么说是大师?
对于今天大师依然有市场,杨锦麟说,那是因为信仰缺失,人们渴望精神上的抚慰,人们追求善美,有很多彷徨。文化复兴不是空言,文化复兴一定要恢复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
他提出思考,在没有大师的年代,所有人怎么实现文化的救赎,怎样实现文化复兴,“我们这一代人的粗鲁应该有一个告别仪式,我们下一代不应该像我们这样痛苦地活着。在没有大师的年代实现粗鲁一代的反省,实现民族再一次文化的救赎。”
对于粗鲁的一代,杨锦麟给出解读,“我们这代人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浓缩,而这个浓缩表现为文化的粗糙,表现我们接受教育的不完整,我们那时候热衷于贴大字报,热衷于抽烟,来不及惊醒。我们的教育包括我在内,我们没有完成数理化的教育,我们文化素养都是抢读一本书。我们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这个受害今天来说是有影响的,这个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来不及检讨自己和民族产生的裂变性。我们对自己行为的粗鲁和没有品位,没有做灵魂深处的反省。”
以修养衡量人 不看地位金钱
许鞍华谈香港精神
一直以干练示人,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在拙见现场,短发黑衣,虽然刚做完手术,依然精神饱满地分享了“何谓香港精神”。她认为,香港人会以修养衡量人而不是“硬件” ,并坦承自己活着的人生意义就是拍电影。
何谓香港精神?许鞍华结合自己的经历,解读为“不是认真的认真”。她讲了一个典型的香港人奋斗故事,“全港有名的播音皇帝写了一本自传,他的经历就是代表了香港人非常地道的经历,比如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他当过大厨,替那些苦力煮饭,在做饭的时候有空就写剧本,他老婆又跑了等等。他的经历特别苦,但他写的书里头却有一种乐天的精神,打不死的精神,不停地有人在帮他忙。然后他也是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忙,这也跟他讲的话有点相符,不是认真的认真。”
在香港社会,许鞍华认为衡量人的标准是修养,“萧芳芳曾说你到了外国,人家不会以你的身份,你有钱没有钱,跟你的家世来衡量你,他们会以你自己的表现,就是你对人怎么样,你有没有礼貌,你有没有修养来衡量你,我感觉香港人也有点这样子。”她还补充道,香港精神经常是互相帮助,还有对朋友视死如归的历史,“武打片里头的道德观变成了有点像我们的道德观”。
对于现在流行“女汉子”的提法,她说,这个时代是不用这样标签人,“我妈妈比爸爸更彪悍,一般的想法是女人不应该彪悍,但其实我认识的女人都很彪悍。”
被问及是否为女权主义者,她不假思索地称“不是”。许鞍华笑言,只是自己天生没有太多女性的温柔,也就不装了。
南国书香节公众满意度超80分
昨日,《构建广东省全民阅读体系对策研究》新闻发布会召开,课题由省委宣传部联合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共同完成,实地走访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清远等多个地市,还深入各地农村进行农家书屋调研,并举办多场专题研讨会,共回收有效问卷2079份。
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民众对广东全民阅读体系建设表示满意,对于全民阅读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践效果,有54.54%的受访民众表示满意,同时有22.47%的受访者表示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最大平台——南国书香节的公众满意度超过80分。
文章关键词: 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