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应走出“唯低是取”怪圈

06.03.2014  14:30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指出,药品招标环节,价格越招越低,“以这样的价格中标,我们要么造假,要么停产。

乍听上去,药企负责人抱怨药品招标价格太低,似乎有“屁股决定脑袋”为自己谋利之嫌。不过冷静分析,“价廉”未必“物美”,最低价中标确实存在诸多隐患。

一边是药材价格不断增长,一边是招标价格不断降低,企业要么主动放弃,要么以次充好。许多有良知的品牌企业往往选择前者,少数中小企业则倾向于后者。这种情况难免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从而给药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唯低是取”还容易导致“中标死”。企业在招标过程中不惜成本相互压价,中标后则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不得不限量生产,或是干脆放弃。到头来“廉价药”却成为老百姓看得见吃不着的“熊猫药”,这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初衷。

其实,正如菜价高的原因不在菜农,药价高的原因也不在药厂,而在于医药代理商、销售人员、医院、医生等中间环节层层加价、雁过拔毛。要让患者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就应该拿这些中间环节开刀。(张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