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造血”式扶贫让村民日子“红胜火”
村民在蔬菜大棚里劳作
林下养鸡
中新四川网12月30日电 (刘刚 通讯员涂光葫)“现在有蔬菜大棚,不怕温度低,番茄苗子长得好,肯定会丰收。”30日,自贡市荣县鼎新镇红胜村2组村民王玉芳告诉记者。
“王玉芳口中的大棚,是该村‘三个一千’扶贫发展规划中的一项。”红胜村扶贫第一书记吴富宏介绍,结合红胜村的土地结构特点,我们为全村制定了“一千亩蔬菜大棚、一千亩再生稻、一千亩稻田养鱼”的“三个一千”扶贫规划。
据了解,鼎新镇红胜村自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后,如何摘掉“贫困帽”,让百姓增收,就成为摆在镇、村两委面前的大问题。在荣县县委、县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县委农工委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在为红胜村“输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该村带来了“造血”机制,让全村29户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蔬菜产业是鼎新镇的优势产业,该镇鲤鱼村、西堰村等村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早已将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但同处一镇的红胜村,却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农民种出来的蔬菜不能及时运出,守着“金饭碗”却吃不到香饽饽。
“以前公路没有修好的时候,一下雨,路上全是稀泥巴,不要说开车,走路都很困难。人家也不愿意上门来收购。”村民熊华君说。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作为精准扶贫对口单位的县委农工委迅速行动,通过对上争取项目、利用村“一事一议”资金,新建水泥路2.7公里,整治泥结碎石路5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解决了蔬菜运输难这个大问题,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上门收购蔬菜,菜农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现在我们种蔬菜有钢架大棚,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日晒雨淋,不担心温度太低。公路修通了,卖菜不用出门,客商们也自己上门收购了!”村支书罗明安介绍,针对29户贫困户家庭的具体情况,村上制定了个性化帮扶方案,实施差别化、精准化扶贫,采取“造血”+“输血”方式帮助大家脱贫。
“今年的再生稻收了2000多斤,村里送的100只土鸡也长势良好,现在可以上市销售了,按市价最少也可以卖上6000元。村民王正文说,要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让我们全家生活有了保障。”
据了解,对于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红胜村则针对其土地构成情况,分别对其予以林下养鸡、稻田养鱼、大棚蔬菜等项目扶持,确保户户有项目、户户能“造血”、户户能脱贫。今年以来,该村新发展钢架大棚蔬菜100亩,稻田养鱼600亩,再生稻1000亩。通过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000元。
红胜村扶贫第一书记吴富宏表示,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实施“三个一千”扶贫战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明年努力争取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让红胜村村民的生活“红胜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