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乡村旅游产业带动2.3万人脱贫
近年来,荔波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衔接好资源与市场结合处,形成政府引导推动、市场主体开发、农民自主参与、部门协助配合“四位一体”的旅游扶贫综合开发模式,探索出一条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特色之路。
荔波依山傍水,景色如画,被称为消失的“世外桃源”。借助世界自然遗产地名片,荔波以扶贫工作为纽带,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游、乡村古寨探寻游、田园风光度假游等旅游产品,探索出“商务酒店+旅行社组团+民族村寨”等乡村旅游模式,初步形成了洞塘万亩梅原、白岩泰美乡居、朝阳山水田园度假小镇等景点。成功打造了瑶山拉片瑶寨、水利水族大寨、佳荣大土苗寨和王蒙拉柳布依寨等民俗体验品牌。
有了资源,还要形成产业才能带动发展,荔波县狠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大“两权”农户信贷力度,完善了乡村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游客能够进村入寨,欣赏乡村美景体验农家生活。
果园扮美景,美景引游客。近两年来,荔波采取公司带协会、合作社带村组、大户带农户,农户自动跟进的“三带一跟进”模式,引进了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果园,并成功打造万亩桃园、万亩柚园、万亩枇杷园等精品水果基地,形成荔波血桃、荔波蜜柚等优势品牌。
同时,主推以竹制工艺品、水书制品、腊肉、酸肉等特色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拓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旅游商品生产。
通过将乡村旅游融入到扶贫攻坚战略,荔波现已成功开发了乡村旅游景点15个,发展“农家乐”239家、乡村旅社58家、乡村旅游合作社12个,实现旅游扶贫直接和间接带动脱贫人口2.3万。
要留住游客,不仅要惊艳游客的视觉,还要满足游客的味觉。据了解,荔波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就业技能培训等民生项目,举办餐饮、竹编工艺、“农家乐”培训班,共培训村民7000余人次,系统地提升农家饭烹饪水平能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荔波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农家乐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李金福 本报记者 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