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高峰草场满目疮痍 灵山封育草甸疗“刀疤”
5年前的灵山绿茵如毯,野花漫山。李长山摄
眼下灵山碎石流沙,草地荒芜。
昨天,记者登上“北京最高峰”灵山,沿途所见,一道道刀疤样的沟壑在高山草甸中纵横交错,有的深达1米、宽10米,绵延上千米,极大地破坏了灵山秀美的景致。
目前,水土流失、游人践踏已导致灵山独具特色的亚高山草甸严重退化,记者从门头沟区获悉,该区已启动灵山生态修复规划,今年两万亩草甸封育,禁止游人、马匹进入,力争用三年时间逐步恢复灵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亚高山草甸严重退化
灵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区域以亚高山草甸为主,它是亚高山草甸在我国分布的最东界,在北京植被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灵山最具魅力之所在。
“20多年前,山上的草甸太迷人了,”景区负责人回忆道,“草的高度平均有四五十厘米,有的能长到60厘米高,人在里面蹲下根本看不到。草丛里还有各种野花,盛开时山花烂漫,宛如仙境。”
然而,现在的灵山却再也见不到这样的景致。正值初夏,草甸远远望去绿茵一片,走近细看,却是稀疏、低矮,有的地方草地大片斑秃。更刺目的是,一道道又深又宽的沟壑裹挟着碎石,撕开了平坦的草地。
“这是游人、马匹踩踏出的小径经雨水冲刷和冻融侵蚀形成的冲沟。”景区负责人介绍,冲沟分布于山脊两侧,自山顶向山底延伸,彼此交错。沟壑下寸草不生,岩石裸露,对灵山生态安全和景区景观造成极大的威胁和破坏。
伴随着草甸严重退化,灵山植物原始种群大量减少,野生黄芩、大叶龙胆、唐松草等珍贵物种濒临绝迹,金莲花、蓝盆花等艳丽的花朵也难一见。
去年,门头沟区成立灵山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组,制定了亚高山草甸综合治理方案,“恢复灵山生态系统要从恢复草甸开始,”课题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灵山土壤层较薄,草甸对于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是灵山生态安全的一道屏障。”
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灵山接近顶峰的位置,记者遇到了门头沟区科委柴迪迪博士带领的科研小组,他们正在进行草甸修复示范区的选址和前期准备。
“今年将对2万亩草甸进行围栏封育,目前,这2万亩示范区分别选址在海拔2200米和2000米处,区域内有大片破坏严重、岩石裸露的冲沟。”柴迪迪介绍,修复草甸,首先要从山外运来新土填平冲沟,再补种草地,草种选择亚高山草甸特有的品种苔草、珠芽蓼、委陵菜等,通过播种、移植,恢复后可以避免人工痕迹。
为了避免山上大风、雨水对草地的冲刷,补种时将采用植生袋、植生毯种植,将草种播种在袋子或毯上,可以防止流失。“目前,山上温度偏低,到六七月份就可以进行施工,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对草地的伤害,将全部采用人挑肩扛,将植生袋及施工用具搬上山。”柴迪迪介绍,从施工开始,这2万亩草甸将实施封育,禁止游人和马匹进入、践踏。
在示范区取得经验后,灵山草甸将开始大面积修复,力争用三年时间逐步恢复灵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建设栈道规范游人路线
眼下,市区气温已过30℃,灵山仍然是寒意浓浓,游人不多。
“灵山现在有两条上山路线,一条是乘缆车,一条是步行登山道。”景区负责人介绍,“步行道是景区刚开发时修建的石板路,正处于缆车下方,两条线路观景方位完全一致,所以有的游人自己开辟了行走路线,久而久之,踩出了不少小路。”
目前,一条从洪水口村巨灵峡为起点,长约3公里的木栈道正在铺设中。门头沟清水镇副镇长谢晓东介绍,这条木栈道架设在草甸之上,不破坏植被。而且,所经之处行走在盛开丁香花的草甸中,穿越白桦林,还能看见瀑布,景致丰富。将来,灵山还将选择不同角度修建多条登山栈道,让游客从多角度领略灵山之美。
在灵山上,随处能见到马匹自由地散步、吃草,“骑马是灵山的传统旅游项目,也是当地村民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景区负责人介绍,“虽说信马由缰也是一景,可马蹄踏过的地方,草皮往往被连根带起,给灵山草甸带来很大破坏。”
据了解,灵山可能修建专门的马道,其它区域则禁止马匹进入。此外,还将建养马场,实现马匹圈养,限制自由放牧。
综合修复灵山生态
灵山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工程,除亚高山草甸修复外,门头沟区还启动了小流域治理、公路护坡修复、登山步道建设等一系列项目,投资额预计5000余万元。
灵山景区内有洪水口村、江水河村、椴木沟村三个村,均以旅游接待为主,村内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市政设施不尽完善,年内,该区将启动灵山景区15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对村庄污水、厕所、河道、垃圾和环境实施同步治理。
景区内公路在修建时留下了大量碎石,经过雨水冲刷对植被造成破坏,多处公路还存在崩塌隐患。今年,门头沟区将对景区公路边坡进行修复,种植灌木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景观基础设施也将进行提升,增加监控系统、引导标识等,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据门头沟区清水镇党委书记张慧军介绍,由于灵山是座界山,山南侧坐落在清水镇,北侧则地处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将来,这一景区将融入京津冀旅游经济圈,实现区域联动,共同签署生态保护协议,将灵山景区打造成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