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发布2017年草原监测报告: 全省天然草原生态状况逐渐向好

26.06.2018  03:31

  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发布了《2017年四川省草原监测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稳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强牧惠牧政策和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状况逐渐向好。

   一、天然草原生产力略好于上年

  2017年全省各类饲草产量2725.3亿公斤,折合干草788.0亿公斤,载畜能力8556.5万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原鲜草产量869.7亿公斤,较上年增加0.9%;人工种草产量439.5亿公斤;秸秆等其它饲草料折合干草379.0亿公斤。

   二、草原政策与工程项目有效实施

  2017年,全省有效推行草原禁牧、草畜平衡两项制度,规范、有序发放各项资金8.8亿元,人工草地保留面积1486.0万亩,当年新增人工草地面积915.9万亩,完成减畜任务33.2091万羊单位。全省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4.8%。全省牧区牲畜超载率9.23%,较上年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甘孜州超载率10.87%,阿坝州超载率8.50%,凉山州超载率8.48%。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完成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封育建设任务13698万亩,占川西北牧区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的64.6%,工程区植被恢复良好,生态效益显著。对2015年度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内植被盖度平均89.3%,比工程区外高12.4个百分点;工程区内植被高度平均23.4厘米,比工程区外高46.3%;工程区内鲜草生物产量平均372.1公斤/亩,比工程区外高17%,比全省天然草原平均产量高13.6%。

   三、草原生态状况逐渐向好

  2017年,全省稳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强牧、惠牧政策和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状况逐渐向好。与2011年相比,全省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全省牧区牲畜超载率下降了36.58个百分点,基本达到草畜平衡。但全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加上草原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的压力很大,全面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任重道远。

   四、草原退化与生物灾害依然严重

  2017年,全省退化草原总面积15082.1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6.9%,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草原鼠虫害面积5266万亩(其中鼠害4074万亩,虫害1192万亩),鼠荒地面积1201.1万亩,毒害草面积5073.9万亩(其中紫茎泽兰面积1205.31万亩),草原板结化面积5010.43万亩,牧草病害分布面积285.9万亩,草原沙化面积337.4万亩。2017年全省共治理草原退化面积1076万亩,其中围栏封育面积235万亩。

我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位居全国首位
  我省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142.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