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扎乡“新计划”:把牦牛粪卖到成都

31.07.2015  16:15

  □本报记者 张明海 张守帅

  7月17日,面对“援藏纪行”报道组记者,甘孜县茶扎乡党委书记洛绒降措托出一个 “大胆”的计划:把牦牛粪卖到成都去。牦牛粪也能卖?洛绒降措解释说:“我们那里是牧区,盛产牦牛粪,用来种植花卉,正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有机肥啊!

  茶扎乡海拔3500米以上,距离甘孜县城足有115公里。这样惊人的“奇思妙想”,是如何在这个偏远牧区乡镇诞生的?洛绒降措说,这得益于他2012年起在成都挂职锻炼的经历,以及和龙泉驿区洪安镇结成帮扶对子的触动。

  “新理念的冲击,让我们更加感到藏区加快发展的紧迫性。”洛绒降措说,目前,该乡正联系企业投资,加工生产牦牛粪有机肥。

  活学活用“网格化”经验

  2012年8月,时任甘孜县下雄乡乡长的洛绒降措,以交流干部的身份来到成都,挂职龙泉驿区西河镇街道办副书记,分管民生发展工作。

  一年时间里,令洛绒降措触动最大的,是当地搬迁安置工作的井井有条。“一个动迁点,动辄涉及数千甚至上万人,但是西河镇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模拟搬迁,又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搬迁安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

  洛绒降措仔细了解后发现,除了当地基层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外,“网格化”管理模式也是“井井有条”的原因之一。

  “通过网格化管理,事情不出网格,真正无缝覆盖,让群众和干部关系更好,沟通更畅,信任度更高。这对于我们当时正在开展的农牧民定居工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挂职结束后,洛绒降措调任茶扎乡党委书记,便将自己学来的“网格化”经验,在牧区推广实践。

  很快,茶扎乡建立起“乡—村—牧民小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不仅应用在农牧民定居上,还在医疗、上学、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各级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自身网格责任、做到无一遗漏,这样一来,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牧区的宣传到达率也更加高效快捷了。

  草原上有了流动便民服务中心

  因为地处偏远,茶扎乡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牧民们很少离乡,连县城都很少去,大部分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基本不会汉语。“新生儿上户、医疗保险报销、到外地治病这些,老百姓语言表达畅通也不很清楚办事程序,经常造成小麻烦。”洛绒降措说。

  同样是挂职锻炼期间的见闻,让他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启示。在工作中,洛绒降措了解到了几乎遍布成都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所有事情,群众不用跑县城,就在便民中心‘一条龙’解决,非常方便。

  但这一模式要在茶扎乡推广,却存在一个现实的难题:到现在茶扎乡都还没有通电,实行信息化便民服务根本无从谈起。

  这没有难倒善于因地制宜、善于学习借鉴的洛绒降措。在他的倡导下,茶扎乡建起了由乡镇35名干部组成的流动便民服务中心,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全员待命。“不管群众到甘孜县城、康定甚至是成都,不论是求医问药,还是帮忙办理驾照,甚至是买家具帮忙质量把关和讲价,只要有干部在当地或者干部有亲戚在,一个电话全部搞定。”洛绒降措介绍,流动便民服务中心推出后,很受群众欢迎,基本上直接打给书记乡长的电话每天都有三起以上。

  产业不仅要起步还要腾飞

  不过,“缺电”的难题即将解决。“目前我们正在架设线路进行入户安装,乡镇干部也已经开始深入各村各户,宣讲用电常识,年底前我们这里终于可以顺利通电了。”洛绒降措认为,通电对于茶扎乡来说,不仅仅是带来光明,也不仅仅是可以真正把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便民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与龙泉驿区洪安镇结成的帮扶对子关系,正将这一机遇进一步放大。

  洛绒降措介绍,洪安镇为即将通电的茶扎乡捐赠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打印机、摄像机等办公设施,以及一辆四驱皮卡车。这不仅解决了乡镇干部和普通农牧民群众购买生活用品的难题,也使得下村入户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茶扎乡的产业发展规划也被纳入了结对帮扶范畴。目前,洛绒降措对茶扎乡的未来有两个方面的打算,“一个是利用乡里产牦牛肉、奶制品和菌类的优势,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带动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另一个是针对成都等地的花卉种植市场,利用牧区牦牛粪丰富的优势,建立牦牛粪有机肥加工厂。”而所有这些方面,都将得到洪安镇在资金、技术和销路上的支持,“我相信,下一步我们牧区的产业不仅要开始起步,还要真正实现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