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茶坝乡月明村量体裁衣实现当年脱贫

29.06.2015  10:52

自第二轮特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茶坝乡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量体裁衣式的精准扶贫模式。乡党委、政府提前行动,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不断提高扶贫精准度,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

量体裁衣 帮扶到户

2014年底,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提上了青川县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与以前有所不同的是,从文件的制定到机构的设立,从各机关的积极参与到各特困村的雷厉风行,政策力度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均前所未有。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致富、生态新村建设战役打响了。

月明村虽是2014年底确定的省级贫困村,但这里的扶贫攻坚“战斗”早在8月份就已提前打响。“等和靠是脱不了贫的,只有自力更生才有希望。”茶坝乡党委书记王露道出了村里400多人的心声。月明村共有112户459人,位于大深处,地势偏远,发展落后,是典型的秦巴山扶贫攻坚特困地区。去年人均收入只有5000多元,有建卡贫困户34户,107人,贫困发生率23.3%,高于全县平均8.9个百分点。当地人的行路难、通讯难、就医难、上学难……诸多的难题一股脑全摆在了党委政府面前。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新村,如何让当地与现代文明同步,如何实现当地群众心中的“中国梦”?

根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特困村精准扶贫规划,县级相关帮扶部门每年至少给每个贫困村安排或覆盖1个项目,每年为每个贫困村开展1至2次实用技术培训,并安排1至2名技术人员定点服务,按照县管、村用、纪检监察和乡镇监督、部门指导实施的原则进行。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全县第一轮扶贫开发的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乡上向贫困村选派1名副乡长、1名大学生村干部长期驻守,指导扶贫开发,确保扶贫开发实效。他们对症下药,结合每一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农户商讨“量体裁衣式”的脱贫致富路径,根据各家各户的实际,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见效快、易接受的脱贫目标。他们严格做到户户有规划,家家有产业,人人有技能。户户填写了规划“公示卡”和《扶贫手册》。

补齐短板 基础先行

乡党委政府牢牢抓住贫困村建设转化的难得机遇,把道路建设成为老百姓的幸福之路、希望之路和党群连心路。各条村道都改头换面、提档升级,路基薄弱处砌堡坎加固,路面狭窄处进一步加宽,村道实现全面硬化,通组路、连户路不仅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而且将全村人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串到了一起。在扶贫攻坚的茶坝战场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人们的生活品质正以看得见的速度在提高。

自去年8月份以来,明月村累计完成了共计6公里村社道路硬化工程,6公里通社公路硬化建设工程。实现了主干道通到村,硬化路通组入户;新建了人畜饮水5处,解决了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沼气60余口,完成农户环境综合整治90户。

他们严格做到了‘四实’,即规划实,帮扶实,指导实,成效实。目前全村进行沼气建设,政府给每户补助638元,自己仅贴个工钱就行了,如果自己有这方面的技术,连工钱都不用出。去年以来,乡上整合专项扶贫资金、部门帮扶、社会捐赠、农户自筹等资金,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座座漂亮新村成为山谷原野中最美的风景。

筑牢堡垒 夯实基础

在月明村贫困村建设中,茶坝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在明月村“两委”活动室,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党员志愿服务守则、党建工作保障措施、考评制度等应有尽有,一目了然。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并促进特困村转化,乡上专门派了一名乡领导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长驻特困村,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他们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尽职尽责、干劲十足,充分发挥年龄、知识、信息、理念等优势,将党务政务村务一肩挑。在该村项目建设过程中,村官魏瑞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嗓子变得嘶哑;白天在工地上协调关系、监督质量,夜晚继续在办公室里总结、思考工作,2个月下来,瘦了10多斤。驻村干部以崇尚实干、追求实绩为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经受了锻炼、提升了能力,交出了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输血”兜底 “造血”致富

茶坝乡月明村灵活运用各级的扶贫政策和求助、帮扶资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对贫困村项目和资金投入予以重点倾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县扶贫移民、农、林、水、等相关部门在该村开展了多次实用技术培训,并为每村安排1至2名技术人员定点服务,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

在明月村,他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产业。从养殖业到种植业,从牛羊鸡到核桃、药材,短、中、远期致富产业链已经形成。目前,该村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起、银杏、老鹰茶、天麻、木耳等长中短配套的特色产业,共栽种银杏树5000株,作为远期增收致富目标;老鹰茶100多亩(约占全乡的30%),作为中期增收致富目标,三年可初见效益;发展天麻4万棒、木耳2万棒,作为短期增收致富目标。保守计算,每一棒天麻可产0.5斤鲜货,按目前市场价计算,每斤可卖到7块钱,仅此一项就可给全村带来160万元的收入,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正逐步发展壮大。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幅增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可增长1200元以上。该村可实现2015年全面脱贫解困。

精准扶贫还在向纵深发展。乡党委政府在千方百计救济和帮助困难群众、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在注重培养农民的创业理念和劳动技能。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外,对于贫困村、特困村,专门开‘小灶’,制定帮扶措施。只有非常态的”输血“与常态的”造血“并举,才能使贫困人群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青川县扶贫移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