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丨完美凯旋,中国骄傲!

17.04.2022  12:58

  “北京,我是神舟十三号,我已安全着陆,返回舱正立,01(翟志刚)感觉良好!”“02(王亚平)感觉良好!”“03(叶光富)感觉良好!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三名航天员顺利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了完美句号。

  在返回过程中,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体验了“快速返回”技术,返回所需时间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仅需短短几个小时。

  网友评论说,这才是真正的“神速”。

  不仅是“快速返回”,183天的太空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地面工作人员支持下,“解锁”了多个新成就。而每一项新成就的“解锁”,都离不开航天人的自主创新与不懈奋斗。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正是因为依靠自主创新,这半年,我们见证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开展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太空笔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根小小的太空笔也藏着自主创新的故事。

  航天员所使用的“国货”太空笔,克服了普通中性笔、铅笔的书写局限,其核心科技体现在笔芯中的高粘度墨水和墨水加压系统。

  “太空笔的研发过程充满着挑战。”企业研发人员坦言道,“技术难点集中在笔芯的结构和油墨,我们需要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好在经过团队的不断努力及试验,并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大力帮助下,我们掌握了太空笔油墨的核心技术,难题得以一个一个解决。

  这款“国货”太空笔,其书写体验、书写长度等均领先于国外。

  小到自主研发的太空笔,大到“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的空间站。。。。。。我国航天自主创新之路上,已结出了颗颗饱满的果实。

△“天宫课堂”中, 王亚平和“冰墩墩”在中国空间站同框。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航天日,多种线下线上的航天科普体验活动正在举办;“天宫课堂”不断刷新中国科普的新高度。。。。。。自主创新之路上,也正在播下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神十三航天员开仓返回后,第一顿饭吃什么呢?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医监医保室主任徐冲给出了一个暖心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所以在航天员的第一餐中,有一碗热乎乎的手擀面。相信航天员们在吃到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餐后会非常开心。

  网友说,这手擀面里藏着的可是中国式浪漫,也是宇宙级浪漫。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还不仅于此。

  神舟、天舟、天宫、天问、嫦娥、祝融。。。。。。这些充满浪漫与诗意的名字,标注了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也寄托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把满天的神话变为现实,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梦想。

  △3辆医监医保车为航天员提供周到温暖的照顾。车上分别贴着对联——“笃行不怠 逐梦九天”“千里守望 英雄凯旋”“归途如虹 回家真好”。

  神舟腾空、天舟穿梭、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浩瀚宇宙见证越来越多的中国奇迹。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时强调,按照既定部署,今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美国布朗大学地质科学荣誉教授吉姆·海德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神舟十三号任务成功实施,表明中国航天事业又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中国是按照长期的战略规划实施自己的太空探索事业。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返回前,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美国的青少年进行了一场有关浩瀚太空的“天宫问答”。

  “你在太空的时候,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挑战主要来自生活方面,比如我们睡觉时总有一种站着睡觉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必须乖乖地把双手放在睡袋里。

  “请问你们的水是哪里来的?没有水了怎么办?

  “空间站的水都来自地球,但空间站里已经实现了水的再生利用。每一滴水都会物尽其用。我们产生的汗水、尿液和呼吸中的水分,都会被收集起来,循环利用。

  4月初,太空中的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与地面上的美国青少年进行了一场“天宫问答”互动活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得到了三名航天员的细心解答。

  “能收到中国航天员的回答,这感觉太棒了!”参加“天宫对话”的美国少年克里斯托弗兴奋地表示,“没有什么梦想是不可能的,宇宙太空能团结所有人。

 △约150名美国青少年及家长、老师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退役宇航员等参加了“天宫问答”。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致信祝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时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合理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环境,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

△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2017年,我国首次组织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来自中国和欧洲的航天员共同参加了训练任务。

  海上“漂流”期间,航天员们一边忍受身心不适,一边忙着操作,拨打铱星电话与指挥部联络、启用卫星定位仪、喷洒驱鲨剂、发射救生信号枪弹。。。。。。训练中,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约瑟夫与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分到同一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我期待与中国伙伴一起在太空工作。”马蒂亚斯在临别时依依不舍,一旁的叶光富迅速回应:“I hope so(希望如此)。

  “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凯旋,也令不少和他们一起参加过训练的外国航天员们感到骄傲与欣喜。

  2016年以来,中国与19个国家和地区、4个国际组织,签署46项空间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积极推动外空全球治理;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能力建设,共享中国航天发展成果。

  英雄归来!16日返回当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平安抵京;目前,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正在训练,状态非常好。

  神舟十三号乘组,完美凯旋!

  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乘组,蓄势待发!

  中国航天事业树立起一座座新的里程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也将激励更多中华儿女锐意进取、矢志奋斗,用青春和热血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张玉

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联播+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News.Sina.com.Cn
主播说联播 | “定档”年底!有一种拼搏叫中国航天
  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