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60年川军抗战英雄后裔兄妹相聚 内江祭拜父亲

05.04.2015  18:16

失散60余年

抗战川军后代成都相聚 追踪

清明,心的怀念

不在烧多少冥币,而在怀念长者的恩情,改善未来的行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又清明,又到了追思先人、追忆逝者、展望未来的时节,但在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我们更有义务让绿色祭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心的怀念不在于烧多少冥币,更不在于建造多豪华的墓地,而在于怀念长者的恩情,改善未来的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绿色祭奠,显然与这些理念更相符。

邓遂良(又名邓述云),内江市东兴区高粱镇人。1937年随首批川军三十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湘、鄂、赣三省,曾荣立大功五次,特等功一次。抗战结束后,邓遂良回川,1955年前往新疆,后来与妻子和女儿邓小梅(后改名钟秀玲)失散。

今年3月7日晚,远在江苏的钟秀玲拿着遥控器点到了四川卫视。当晚,四川卫视正在播出《壮士出川-川军抗日揭秘》。当解说者念到“邓遂良”的名字时,钟秀玲立刻惊坐起来:“邓遂良?不就是爸爸吗?”因为这部抗战纪录片,钟秀玲意外获得失散60余年的生父邓遂良与大哥的消息,多番辗转,终于在成都与大哥邓伯川团聚,并约定一同回到内江与同父异母的二哥相认,然后三兄妹一起祭拜亡父。

昨日,钟秀玲带着丈夫和女儿,随大哥邓伯川前往内江市东兴区高粱镇与二哥邓朝洪相认,兄妹三人终于团圆。随后,三兄妹一道前往父亲邓遂良的墓前祭拜。“爸爸,我回来了。”在父亲墓前,钟秀玲一声“爸爸”,不仅喊出了对父亲60多年的思念,更了却了父亲的遗愿———全家团圆。

钟秀玲和亲人拥抱在一起。

喜团圆 少了父亲的全家福

昨日上午10时40分许,钟秀玲和丈夫、女儿抵达高粱镇上排街,在大哥的带领下见到了二哥邓朝洪一家人。见面后,兄妹俩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互诉思念。

聊了一些家常后,钟秀玲在两个哥哥的陪伴下,前去看了父亲生前居住的房屋。“爸,我回来晚了,如果我早点回来就好了。”看着简陋的房屋,她自责自己没有“尽孝”。随后,三兄妹提议,一大家人在父亲生前生活的街道上照了一张全家福。目前,三兄妹共有10个子女,分布在内江、成都、江苏等地,孙儿孙女也有了。“可惜我回来晚了,如果早10多年回来,父亲还在,那才是真正的全家福。”对此,钟秀玲深感遗憾。

邓遂良后人相聚在一起。

祭亡父 一声“爸爸”隔了60年

上午11时许,三兄妹带着家人一道前往父亲邓遂良的墓前祭拜。抵达墓地后,钟秀玲趴在墓地上痛哭起来,“爸爸,我回来了。”钟秀玲的这一声“爸爸”,是在1955年后,时隔60年再次喊出来。当年,邓遂良因故离开四川前往新疆,随母亲生活的钟秀玲辗转多地,最终与父亲失散。“父亲生前曾多次提起,要是我们几兄妹能够团圆该多好。”邓伯川说,随着妹妹找回来,三兄妹总算团圆,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心情平静下来后,钟秀玲和两个哥哥一道在父亲的墓前跪下,祭拜父亲。 中午时分,团圆宴开席,三兄妹在饭桌上相约今后加强来往,“以后要互相多走动”。

成都商报记者 姚永忠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