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大英:“1+10+N” 精制“良方”拔“穷根”

06.06.2016  18:24

 

   从遂宁大英县城向东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驶20多分钟便到达了金元镇的峦苍柏村。进入村口,绵延整个山沟的藕田碧叶婷婷。这是村民在帮扶能人陈俊彬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莲藕产业。30余亩藕田承载着15户贫困户脱贫的希冀。

  “最近雨水多,气候闷热,大家要注意球虫病害的防治……”田坎上,电线杆上的扩音器里陈俊彬讲解藕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声音响彻整个山村。

  2015年,大英县全面推行“1个村支部+10个致富带头人+N个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机制,发挥农村党支部作用,回引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用工招工、技术传导、利益分配上优先向贫困户倾斜,以“传帮带”的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支部带头谋发展

  峦苍柏村是金元镇面积最小的村。全村2.5平方公里,仅有4个组543人,其中贫困户31户,人口86人。

  正如它的名字——满山苍柏,山地与沟地成了峦苍柏村地势最大的特点。既无交通优势,也无资源优势,作为典型的贫困村,如何成功脱贫考验着村两委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要想脱贫致富,村党支部是关键。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作为帮扶能人,同时也是村支部书记的陈俊彬认为,一个好的支部对一个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十分重要,村支部及其班子成员干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

  为了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实现全村共同富裕,2015年,峦苍柏村村支部在摸清掌握全村贫困户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召开组员大会商讨脱贫方案。

  “我们老了,干不了重活,怎么办?”“村里的竹子这么多,还种啥撑绿竹?我不同意。”“我们这里有山,种果树还可以”……一条条被记录在册的意见渐渐勾勒出村里的脱贫蓝图。

  2015年,村里的扶贫规划出台。结合村民的实际,村里发展起了土鸡、山羊、莲藕产业。

  目标已定,如何实施却难倒了村党支部。“村里的集体资产几乎为零,依靠村里的力量脱贫几乎不可能。”在陈俊彬看来,脱贫面对的困难远不止这一点。事实上,人才的匮乏才是制约峦苍柏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这个难题,峦苍柏村党支部将目光锁定在“1个村支部+10个致富带头人+N个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机制上。

  能人带动显特色

  今年年初,500只扶贫鸡苗被送到了峦苍柏村贫困户罗琼英家中。如何饲养却难住了这个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农妇。

  “以前在外打工,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回到家乡,却不知道能干些什么。”罗琼英的烦恼很快因为致富带头人李兴彬的到来而消除。

  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李兴彬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回到家乡,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建在外地的养鸡场。搬回村的养鸡场已经建好,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年育雏量能达到8—10万只。

  5月26日,李兴彬照例来到罗琼英家做指导。“鸡圈里不能有积水,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在李兴彬的帮助下,罗琼英家的鸡苗已经长成2斤左右的雏鸡了,存活率达到了98%以上。

  看到满山奔跑的小鸡,罗琼英喜上眉梢。她笑着说:“看来养鸡的收入比我老公打工挣得还多。

  眼下,李兴彬已经“承包”了村里所有养鸡户的指导工作,成了深受村民喜爱的“李老师”。

  在峦苍柏村,像李兴彬这样的致富能人共有5人。2015年,村党支部通过走访挖掘出一批致富能人,通过他们定点帮扶,带动村民致富。他们中有的是在外承包工程的建筑工匠,有的是有专业技能的种养殖大户。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一批村民外出抱团发展,一些村民留下来发展种养殖业。

  “1+10+N”的扶贫模式,让村上原本无技术能力、无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燃起了致富的梦想。

  在大英县,峦苍柏村只是“1+10+N”帮扶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县回引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600余名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特色种养殖、小手工艺等产业,带动2800名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1+10+N”的工作机制大大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资源,形成了能人创事业、带动贫困群众创家业的精准扶贫大格局。

  离开峦苍柏村时,一台挖掘机正在紧张地作业。“第一书记”韩清林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正在修建的社道路,“道路通了,村里到香薰花海只有几分钟。今后依托花海,村里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在脱贫的道路上,村民又多了一条路。